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俗眼看史记 > 第19部分

第1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司马迁便说:〃能够承全君主的美德,又能够纠正君主的错误。这说的就是管仲了。〃管仲以他的智慧之光,照亮了齐国一时。然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管仲死后,举国哀悼。这就是相国中的极品了。

第十一章

伍子胥:亦怨毒,亦隐忍

伍子胥,小名伍员,是土生土长的楚国人。他们世家为楚国效忠,芳名流世。而第一个打响伍家品牌的,当属子胥的先辈伍举。伍举在世的时候,楚庄王即位。这位皇帝喜欢说真话的人,伍举恰好又是一个直肠子。庄王喜欢他,他便出名了,传为创功立业之名臣。祖上有光,披泽后代。从此,伍家子孙们的简历表上,多出了闪亮的一笔。帝王们看见是伍举的子孙,便以为此人的侍奉能力一定不错。一直到伍奢,也就是子胥的父亲,都还是楚国的重臣。楚平王很信任他,命他为太子建的老师。然而,峰回路转总有时。由于小人谗害,父亲被杀。伍子胥一反忠臣形象,走向了反叛的极端。他带领着吴国军队攻打自己的祖国,并且掘出楚平王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就连他的好朋友申包胥都说他丧尽天良。但是,为什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却如此之高,称他为〃烈丈夫〃,〃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呢?

第一节都是美女惹的祸

伍子胥长成之后,处于楚平王的时代。所谓〃忠臣遇明君,竭忠身必荣〃。子胥这只鸣凤却没有遇见朝阳,只遇见一片昏暗的天空。楚平王是一个忠佞不分的人,此时若尽忠,恐为身患。子胥的父亲就是因为直言而被楚平王下令杀死的。

事情的源头,竟然起于楚平王父子俩为了一个女人而闹翻。

当时,和伍奢一起侍奉太子建的还有一个叫〃费无忌〃的人。他是一个奸佞小人,比伍奢差了一个级别。伍奢是太傅,正一品的。他是少傅,从一品的。他们俩都是由楚平王选定的。也不知道楚平王当时是怎么选的,这两个老师一正一邪。伍奢对太子忠心耿耿,但是费无忌却把太子给害惨了。

当太子建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楚平王对费无忌说:〃我看周遭的国家,也就算秦国比较有前途。咱们不如趁这个机会跟他们联姻,把秦国主公的妹子孟赢娶回来给建做媳妇。你就帮我去走一趟吧。〃费无忌奉旨出发了,到了秦国,跟秦国主公说明来意,主公很爽快地答应了。不久,孟赢便坐上了楚国的花轿。在路上,费无忌偶然发现孟姑娘长得巨漂亮,便打起了歪主意。他想:楚平王出了名的好色,不如来个〃偷梁换柱〃之法,将孟姑娘送到平王府上,而将一位侍女送到太子建那儿。反正女人出嫁之前,见过的男人很少。他们也不知道谁是谁,这样是很好瞒天过海的。

第三部分 第64节:伍子胥:亦怨毒,亦隐忍(2)

费无忌大概只是一个鼠目寸光之人,只知道讨好眼前的君主。实在没有什么大智慧,只有一些小伎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得志。他把孟赢献给了楚平王,楚平王十分高兴,还夸奖他审美感很强,又懂得爱护主上,真是一个好臣子。可纸是包不住火的,他们俩原以为这个勾当做得十分隐秘。一个乐于献媚,一个乐于贪欢之时,太子建还是知道了这件事。

费无忌心里盘算起来:〃要是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那我可就惨了。〃于是,他想方设法离间平王与太子的关系,预谋驱走太子。他对楚平王说:〃皇上,您夺占了太子的女人,而且这女人又生得如花似玉,再难找到第二个。太子心里一定对您有所怨恨,恐怕将来有自立为王的意图。而且又有伍奢这样一个贤臣从旁辅佐,这对您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啊!〃

楚平王平日被他哄得十分开心,自然而然地与他亲近起来,对自己的儿子反倒产生了嫌隙。再加上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身份低贱,楚平王自恃更有理由对太子横挑眉毛,竖挑眼。父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后来楚平王索性把太子发配到了边疆一个叫〃城父〃的地方,让他驻守在那儿,带兵防护。还美其名曰,年轻人应该去锻炼锻炼。当时,伍奢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他对太子建忠心耿耿,又是师生关系,便带着家眷,一块儿去了。

费无忌小人得逞,撵走了两个眼中钉,但是仍不善罢甘休。看来他想致人家于死地,他才能高枕无忧。于是,他又趁机向楚平王献谗言道:〃自从太子进驻城父以后,很不安分。他统率着军队,积极与各诸侯国进行外交往来。臣猜想他们之间一定有什么盟约,对您很不利。说不定不久,他们就要进入我们的都城作乱犯上了。〃楚平王一听急了,便赶忙召回伍奢,审问他们是否有共谋造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