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俗眼看史记 > 第21部分

第21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这次机会,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了。他便厚着脸皮求见了第三次。孝公还真有耐心,面对这样一个人还不烦。给了商鞅第三次机会。

商鞅一道选择题选了三次,这一次总算选对了。他向孝公介绍了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孝公听了都觉得很受用。不知不觉,两人越说越默契,竟到了彻夜长谈的地步,简直把时间老公公都丢在一边了。

现在那么多人渴望成功,却都想走捷径。世上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好比商鞅的成功只是用了一种最笨的方法,那就是这一条路行不通,就换一条,最后总有一条行得通的。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是当今时代,容不得你慢工出细活。第二节不和谐的前奏

秦国,便是商鞅的魔术天空。要知道一个人拥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并不容易。商鞅经过多年的学习,成为了法律界的才子。如今依法治国起来,才能够游刃有余。他又经历了数次冷遇,使得他在坚持自己的道路上越挫越勇。不管怎样,变魔术之前,他得找棵大树撑着。因为无论哪种改革,总有一部分人要反对的。这些人如果来捣乱,背后总得有人撑着。对于商鞅来说,这棵树便是秦孝公。然而就算是皇上,也不能想干吗就干吗,特别是要推出一个什么新政策的时候,总会遇到罗里八说的人,能把你耳膜整崩溃了。

孝公便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任用商鞅后不久,受商鞅鼓动,打算变更法度。朝中便有许多人站出来反对。孝公犹豫不决,商鞅可急了,慷慨陈词道:〃这样优柔寡断,怎么搞得出名堂呢?做大事的人本来就不容易为世人理解。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常被一些没有见识的人嘲笑。愚蠢的人总是后知后觉,而聪明的人却可以预知变法的结果。您要和百姓同乐,但不一定要和他们商量办法。为了百姓,为了国家,您应该建立新的法律制度啊。〃

秦孝公听后十分满意,可是,这样一来便引起了甘龙等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聪明的人不用改变成法就能够治理国家,圣人往往是顺应民俗而施教的,既不费力,又卓有成效。

商鞅仍不示弱,大喷口水,说:〃你们都是些书呆子,完全被成规制约住了,聪明的人才不像你们说的那样。〃这一番话把甘龙这个发言人给吓退了。守旧派另一位代表杜挚这时候跳了出来,说:〃我们不搬圣贤来砸你,那就来看看现实的利益问题吧。请问变法能给我们带来百倍的利益吗?不能的话,还是不要变的好。沿袭旧法最起码不会出差错吧。〃商鞅冷笑道:〃哼,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以前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你又如何解释呢?〃

第三部分 第71节: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4)

反对派那边不吱声了,秦孝公见状,大叫一声:〃好!〃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变法的命令终于下达了。这一声吼还真不容易啊。

画外音:好了,观众们可以坐好,魔术就要开始了。

这时,商鞅站了出来,犹如导演一般喊了一声〃卡〃。他本来就是这场魔术的导演兼主演。他觉得有些事还没有办妥。比方说,大家一开始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总是对它怀有些许的质疑。新的法制也是如此。如果要保证变法的质量,那还不如先磨下刀,不但不误那砍柴功,反而有所助益,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民众当中,已经有明显的非暴力不合作者。这种情况下,还是先收买人心要紧啊。

于是,商鞅想出了一个妙计。其实,这招吴起早就用过,但是不如商鞅做得有名气,那就是树木立威。他们同样把一根木头竖在城南,吴起是说,谁要把这根木头推倒了,就封谁作官。商鞅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他说,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抬到城北去,就赏金十两。这个活动一公开,凑热闹的人很多,但是去搬那木头的没有一个。这就奇怪了,有谁跟钱过不去。只是他们不相信那是真的,害怕一搬便要被人耻笑。

见势头不好,商鞅继续发挥金钱的诱惑力,将赏金提到了五十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回这个勇夫还真是特别,因为他勇于承担的是傻冒的头衔。只见那人愣是不顾众人的目光,抱着根木头走到了北门。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正中商鞅下怀。这无异于炒作,而一切都是为实行新法服务的。可想而知,那领着五十两赏金的人,将成为他们的义务宣传员。这一招实在是高!花了那么一点广告费,便取得了巨大的收益。商家们可得向他学一学。

商鞅也随着这桩事出名了。在秦国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言必行,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