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俗眼看史记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人没有办法,只有把他无罪释放了。张仪回到家,他妻子又气又心疼地说:〃你看看,你说要跟那个鬼老师读什么'名嘴'研究生。要是不学这个专业,也不用受这个苦。〃张仪注定以后要发迹,他遇到这么大屈辱,不但没有痛苦流涕,也没有抱憾,只是很黑色幽默地说了句:〃老婆,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老婆说:〃在啊。〃他就说:〃唉呀,那就没有关系了。〃

他是靠嘴吃饭的人,就算现在受点挫折,只要舌头还在,一切都还有机会。所以,大家要学习张仪的精神,失败一次两次没有关系,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苏秦还没毕业的时候其实就认识张仪,两个人也算是颇谈得来的朋友。他对张仪还是比较了解的,于是跟人说:〃实在没有人比张仪更适合派到秦国去。〃

苏秦就找人去怂恿张仪说:〃现在你大师兄当权,你就求见他,念在同门的份上,他肯定会给你个好差事。〃张仪想想也对,于是特意写了个名帖,呈上去给苏秦。

苏秦却摆架子,既不说见,也不说不见。张仪提心吊胆地等了他好几天,苏秦终于见张仪了,随便请他吃了点东西,而且时不时地感叹道:〃真没想到,我们鬼门弟子居然会有穷困到这种地步的,连碗面都吃不起。我是可以给你份好工作,只可惜我觉得你不够资格。〃张仪吃完,苏秦就打发他走了。

张仪这次真的受伤了,心想:〃怎么样也是好朋友,怎么样也是同门师兄弟,他不帮忙,反倒嘲笑我。好吧,现在他是了不起,在赵国做事。那我就去秦国,将来我在秦国干上事了,总比他强。〃

张仪走后,苏秦就对手下人说:〃其实,张仪是我见过最有才的人,我真的是比不过他。只是,我比他幸运一点,提前毕业,然后现在能被重用。但是,我却做不了秦国的CEO,我这个师弟肯定行。他穷,没有背景,如果我现在给他份职位,他就满足了,以后怎么可能又有太大的作为呢?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你们去跟踪他,暗地帮助他,他要啥给啥,但是不要让他知道是我在帮他,直到他顺利进入秦国为止。〃师兄弟其实还是情深的。苏秦比张仪高几届,在外面混了这么久,心态上要成熟很多,经验也比较丰富。

苏秦智激小师弟,小师弟还果真中招了。张仪想尽办法要见秦惠王,终于见到了。见到以后,把自己攒的功课以及自己的才智全部发挥出来。惠王被他说动心了,于是请他做顾问,策划攻打诸侯之事。

苏秦的手下人终于把苏秦的小师弟送到了秦国,还助他成为了惠王的顾问,他就该回去和苏秦复命了,于是向张仪告辞。张仪就说:〃没有仁兄的帮忙,我绝不会有今天。您别走了,我要好好报答您呢!〃那人就说:〃您错了,您要报答就报答苏先生吧。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你的今天。苏先生担心秦国要打赵,破坏联盟,他认为秦国只有你才能掌权,所以给你来个激将法。是他暗暗供您钱财,如今您已被重用,我也该回去复命了。〃

张仪说:〃我的天,激将法这个我学过,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还是师兄技高一筹啊。你去跟我师兄说,只要他当权一天,秦国绝对不去攻打赵国。〃苏秦大功告成,张仪也出任秦国宰相。他们俩就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把天下局势掌控在手中。

张仪现在出名了,有钱有势了,于是第一件事就是报当年楚相之仇。他写了封信给楚国宰相说:〃当年我好心陪你喝酒,你冤枉我偷了你的玉璧,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我。我现在告诉你,偷玉璧我不屑,我现在要偷你们楚国的城池。〃

苏秦也一样,成名了,就忙着荣归故里,不然就和项羽说的是〃锦衣夜行。〃苏秦跟赵王说:〃自己要回乡省亲。〃赵国以及路途中所有的诸侯国都派使者护送,还有赠送很多珠宝,一路上随行的队伍浩浩荡荡,简直可以比得上是君王出行。苏秦经过周国洛阳时,周王因为当时得罪了苏秦,害怕他计较,于是令人出城迎接。苏秦所经之地还要清道。苏秦回到家里以后,家里的兄弟、妻子,嫂子,全部都趴地上,连眼皮也不敢抬一下,尤其是他嫂子,跪着都发抖。

第三部分 第78节:苏秦:〃我是这样成为名嘴的〃(5)

苏秦就问:〃嫂子,你这是怎么了?〃他嫂子答:〃现在你富贵了,我当初那么对你,我害怕啊。〃苏秦就说:〃人都是欺穷怕富的,我也一样,何况你这样的寻常人呢。要是当初你们给我买点田地,让我在家过活,我也许跟你们一样了。我之所以有今日,你当初的侮辱功劳还不小啊。〃苏秦把珠宝都分给自己家人了。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