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俗眼看史记 > 第33部分

第33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司马相如文采好,且非常懂得汉王的心思,所谓责备是假,安抚是真,唐蒙为汉朝开疆拓土,他感激他还来不及。武帝怕随便派个人过去,对于事情的拿捏稍微偏一点就很可能要坏事。这个事情其实很棘手,交给司马相如去办,当是考验他了,省得他每天自诩自己才华横溢,无处可施。

司马相如就去了巴蜀,大家可能不知道,司马相如他是个结巴。他当时征服卓文君时都只用琴,而不开口。如今,他要去安抚那么多激动中的百姓,凭他那张嘴巴自是没有用,好在他能写。他把自己想说的写成檄文,让人念给老百姓听那就好办多了。

司马相如凭借他的一枝生花妙笔,写好一篇檄文。这文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剖陈厉害,并许诺给征用的士卒赏赐,抚慰了民心,消除了危险局面。

汉武帝对于司马相如这行很满意,就封他为中郎将,让他继续持节去安抚西南蛮夷。其实,这种差事是蛮危险的,如果他出使成功,一切就万事大吉。如果出使不成功,他要么死在蛮夷之地,要么回来也要贬官三级或者人头落地。他大概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决定去之前回乡看看,顺便接上妻子一起去西南。他和妻子去前,特地绕道临邛去看岳丈大人。当地官员全都出城迎接,百姓们都夹道欢迎,他老丈人从来还没有这么风光过,见到司马相如就说:〃我女儿真是有眼光,嫁给你了。要是早嫁几年就更好了。〃老丈人觉得以前很对不住司马相如,于是这次他和文君回来,就把自己的家产又多分了一些给他们。

西南蛮夷经过司马相如赞美、收买、威胁并用的安抚,也全都跑来向汉朝称臣。相如再次圆满地完成任务,回京复命,天子很开心。

然而,因为有人妒忌司马相如的功劳,就揭发他出使时接受了很多贿赂,汉武帝就将他贬官了。汉武帝这个人虽然是个明君,但是很多疑,他会将自己心爱的相如贬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相如人这么聪明,又深得民心,为汉室立了这么多功劳,风头都要盖过武帝。武帝要相如贬官无非是告诉他:〃你再怎么高明也高不过天子,我要你风光你才有得风光,我不要你风光你就准备黯淡。〃所以,司马相如贬官一年后,又被汉武帝召回了。

汉武帝的威风也逞够了,他身边也确实再找不到一个能像司马相如这么能干又讨他欢心的人,那就只有再让相如回来伺候。

第四节不应该的寂寥晚年

司马相如再回到朝廷以后,心渐渐冷淡了下来。一个是因为,他岳父给了他那么多钱,他也不缺钱用;一个是因为他自己口吃,说话不流利,还有点文人的清高。所以,他虽然在朝廷做官,却不愿意和其他的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老婆也讨了,钱也有了,官也当了,事业也干了,声名也在外了,一个男人所想有的他都有了。他只想悠哉游哉平安无事过完下半辈子。于是,他经常称病就闲居在家。

第五部分 第113节:司马相如:此人只应天上有(6)

司马相如在家没事干,在朝廷也没有朋友好聊天,只能跟在皇帝后面写写文章,发发牢骚。皇帝喜欢去长杨宫打猎,专杀熊、野猪之类国宝型的动物。司马相如就写篇文章说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打猎,万一出事了那可怎么办?皇帝的安危比打猎重要,皇帝的尊贵不用通过打猎也能显现。武帝一看,司马相如这么为他着想,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减少打猎的次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真该给司马相如发个大奖章。

武帝打猎回来,经过宜春宫,相如灵感又来了,就写了篇赋来悲叹一下秦二世治国的过失。他说:〃秦二世啊,你听信谗言,不肯醒悟,才让国家灭亡。如今你的坟墓坏了,也没有人给你修葺。你没有人祭祀,你的魂魄也没有地方可归。你真是太可怜了,不过你实在是活该啊。〃武帝觉得写得不错,但是汉武帝是那么骄傲的人,相如总是像耳边苍蝇一样盈盈嗡嗡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日子久了,武帝也不爽了,就让他去做孝文帝的陵园令,就是给文帝看坟,打扫打扫,官职不高还无用。难怪鲁迅老先生都感慨:〃汉朝有两个大才人,写赋的没有谁比司马相如厉害;写散文的没有谁比司马迁厉害。可是他们俩偏偏一个寂寥,一个被阉,这都是不迎合皇帝所惹下的祸。同样是文人,鲁迅老先生看得就比他们清楚得多。

相如啊相如,你这不应该寂寥的晚年都是赖你自己所赐,怨不得汉武帝,谁叫他为君来,你为臣。

相如被派去做文帝皇陵的清洁工,仍然死性不改,看汉武帝想要求道成仙,又写篇《大人赋》献给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