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左边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星际:每一只敌人都能让我变强同步游戏属性,我成为了全球最强全民海岛求生:我提前进入一年全球穿越,我在塔防游戏里成神多子多福,我在末世收女仆!让你打怪兽,你唤醒加坦杰厄?全民星海时代求生游戏:末世大佬玩嗨了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重生天灾: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幻光四战争骑士,我能融合万物我踢的养生足球六零糙汉被末世女王轻松拿捏重生后,医妃每天都在虐渣我,神级辅助,带领Uzi夺冠海岛求生:我的幸运值爆表了1980年我回到了15岁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末世:开局疯狂囤物资,美女急哭了

商,成了百万富翁,姚学正虽壮志未酬却当上了广州一间大学的系主任,黄念祖也弃文经商去了。而我,一个诗人却在协会的中途发现了另一个诗人。这个人对我早期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就是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78级学生吴少秋。

二、抄诗与表达(1)

瞌睡过后,我的生活被一首一首的诗充满。我以罕见的精神投入抄诗和写诗的丰收期,特别是抄诗,我几乎抄了厚厚30本。这些本子后来被沉入箱底,直到1985年,也唯有黄彦(西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借过我抄下的所有诗歌本子,他甚至发现了大量的菲里浦·拉金的英文诗(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抄拉金的诗,却写不出一首像拉金的诗)。

就像一块石头击向平静的湖水,涟漪一圈一圈在扩大,那涟漪的中心是象征主义,第一圈涟漪是超现实主义,第二圈是意象派,第三圈是自白派,第四圈是运动派,第五圈是垮掉派,第六圈……第七圈……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开始换着口味吸着一个又一个诗人的“血”:肉感的诗、抽象的诗、光明的诗、黑暗的诗、幸福的诗、疼痛的诗、闲谈的诗、雄辩的诗、良心的诗、智慧的诗、装怪的诗、*的诗,甚至无意义的胡话诗。“歌唱心灵与官能的狂热”仍是我早期诗歌的第一声部,它解放了我,并让我获得(或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道德的胜利。当然,也有王德威所说的抒情的胜利:“所谓抒情,指的是个人主体性的发现和解放的欲望。”(季进:《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书城》2008年第6期)

我们总是不断地走出去,走向幽暗而可怕的山谷,倒在草地上,卧在花丛里……我在阅读着里尔克,在1981年春天的一个正午,在校园蟋蟋作响的草地中央,我晒着太阳吟咏“秋日”和一只“豹”,想象着秋日余晖下一座巴黎的暗淡公园的深处,那里有一对孤寂的闪烁着秋凉的豹眼。他是继波德莱尔之后第一位走进我心灵的德语诗人,一位神性与女性的贴切呢喃者,一位在俄罗斯一个暮春的晚间倾听一匹白马迎向他的时间沉醉者,一位我不敢置一词的歌者。我抄下他的诗,并继续抄下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的诗,抄下北岛的《回答》、《雨夜》、《黄昏·丁家滩》、《习惯》……

一天我在教师阅览室(那是我常去的地方,整个房间没有人,除了一位守室的老者)发现了一本菲里浦·拉金主编的《牛津二十世纪英诗选》,发现了拉金的其他个人诗集。拉金引起我奇怪的注意,对于正迷醉于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我来说,拉金的诗显然是不适合我的,而我却情不自禁地抄录了他大量的诗歌。其中有他第一首深深触动我的ing,此诗写于1950年2月25日,后来收入他1955年由马维尔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较少受骗者》。这首诗的结尾几行准确地唤起我的同感,我过目不忘,至今仍记忆犹新:而我,童年

是忘掉了的平淡

感觉像一个孩子

来到成人们言归于好的场景

并没有懂得什么

只懂得了那不同一般的笑声

于是我也觉得幸福还有他写于1974年6月,后收入《高窗》诗集中的一首,“This Be the Verse”,第一节在平静中让我震惊:父母,把你弄出来

他们并非想这么做,他们只是要做。

他们把他们的缺点塞给了你

还添上另一些,恰好适合于你的。拉金,一个平静而充满智慧的英国中年男子款款道来、从容不迫,他好像在一个随意的下午茶会上递上一个余音绕梁的老练、冷峻、诙谐的插曲。貌似平淡却充满深意,准确、具体、扎实,口语用得大胆而恰如其分,决不铺张、决不滥用形容词。他是简洁、机智、稳重的拉金,不是浓色涂抹和疯狂行吟的狄兰·托马斯。他对狄兰式的魔咒和错乱旋涡式的句法拂袖而去,或稍稍远距离地表示一点并非必要的敬意。而我那时(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却发狂于狄兰·托马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抄诗与表达(2)

我从1981年起就一直暗中注视拉金,但从来不能成为他。拉金成了我无法解开的情结,直到他1985年寂寞地死去(我知道他在生活中一直是一个太寂寞、太枯燥的人,甚至拒不出国、相当怪癖)。时间到了1993年,我终于通过一位德国女孩从遥远的法兰克福寄给我一本《拉金诗集》,才最后完成对他的怀念。而另一个现象却让我吃惊:韩东居然在80年代初写下一首极像拉金的诗《向鞋子敬礼》。可惜这首诗没有

目录
去鼓浪屿的路上红颜凝眸处 逍遥岛主乡村之神级蚂蚁庄园异界之极品公子与君共江山薄樱鬼同人之请,唤吾之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