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仙轮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星际:每一只敌人都能让我变强同步游戏属性,我成为了全球最强全民海岛求生:我提前进入一年全球穿越,我在塔防游戏里成神多子多福,我在末世收女仆!让你打怪兽,你唤醒加坦杰厄?全民星海时代求生游戏:末世大佬玩嗨了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重生天灾: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幻光四战争骑士,我能融合万物我踢的养生足球六零糙汉被末世女王轻松拿捏重生后,医妃每天都在虐渣我,神级辅助,带领Uzi夺冠海岛求生:我的幸运值爆表了1980年我回到了15岁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末世:开局疯狂囤物资,美女急哭了

灵山地界西去百余里,灵山地界西去百余里,有一座大镇,原来的名字早被人忘记了,现在人皆称之为“灵西镇”,镇上也有几万户人家,这里便是距灵山最近的凡人居住地了。

灵山镇向东三里左右,向东三里左右,有一座灵西村,村里几百户人家,却渔耕樵读俱全。村里最火的生意是村口那家灵西客栈,常有远方来客到此遥望灵山,这灵西客栈便常常住满。偶有客人无处可住,便在村里寻户人家借宿一晚。

村中居民极为朴实,称得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哪几户人家打渔,哪几户人家砍柴都是固定的,大都是子从父业,没有人会眼红别人的行当赚钱。若有打渔的想要改行砍柴,先要和砍柴的这几家打好招呼,说明自己的原因,征求人家的同意方可。

村里砍柴的樵夫共有四户,住在村东的两户叫王斧头和李大刀,他俩已被村里人忘了本名,他二人的父辈就叫王斧头和李大刀,将来他们的儿子也会叫王斧头和李大刀。不过现在,由于父辈仍在从业,这两个孩子只能委屈一点,被人叫做王小斧头和李小刀。

现在,这两个孩子正腰缠麻绳,肩背刀斧,准备到村东的小山上砍柴去。

王小斧头其实有名字,叫王阵;王阵出生时,王斧头说看见了屋子里有异彩出现,隐约就像书中所写的八卦模样,于是便给儿子起名叫王阵。李小刀也有名字,叫李换。李大刀说过,砍柴和打仗不一样,要挑好砍的下手,砍不动就换一处,所以给儿子起名叫李换。

这两个孩子总是搭伴而行,王阵十一岁,李换十二岁,村里的孩子都不娇气,所以总能玩到一块去。

这天,六月初五,王阵和李换又出发了。

走到村口,李换抬手一指,对王阵说:“小斧头,你看客栈门口那人。”王阵抬眼一看,客栈门口站着一个老头,须发皆白,却满面红光,脸上一个皱纹都没有。老头似乎听到李换说话声,也向他们二人看过来。李换赶紧低下头,小声嘀咕道:“小斧头,你说他会不会是神仙呀?”王阵道:“我看也像。回头让刘半仙来看看。”“半仙个屁,连山都上不去。”王阵噗嗤一乐:“对,以后就叫他半仙个屁。”

他俩说的刘半仙,其实是村里的一个光棍,大号叫刘能。本来刘能是订了亲的,可相亲那天神神叨叨,顶着黄纸糊的大帽子就去了老丈人家,还说什么自己是仙童转世,非让女方家里陪送两亩水田,才肯成亲。后来被人家轰了出来,从这以后,再也没有谁家闺女给他了。

去年刘半仙又抽了一次风,和村头客栈的老板娘打赌,说自己能越过灵山脚下的仙家地界,若是赢了便让老板娘给自己介绍一门亲事。结果刘半仙一去不复返,大家都以为他会不来了,今年年初刘半仙却悄然出现,声称自己在灵山上学了半年的法术,因为惦记媳妇才回来的。回来的时候灵山掌门百般挽留,还送了他一件礼物。然后刘半仙从怀里掏出一张黄纸,十分麻利地叠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然后大吼一声:“我便是除魔降妖保卫灵西村的‘黄冠道人’”。村人见他如此癫狂,便一哄而散了。打赌一事也不了了之。

据知情人吐露,刘半仙陷入一个大阵里面,这个大阵可了不得,在里面的人永远找不到出来的路。而且不知时光变迁,只能等布阵的人救他出来。

王阵与李换一路聊着村里的乐事,半个时辰便到了他们砍柴的去处。

小山不高,百十米左右,山里林木茂密,却没什么野兽。有人说,野兽都喜欢灵气,都搬到灵山地界去了。

卸下随身携带的水壶干粮麻绳,二人拿着刀斧便开始砍柴。和往常一样,王阵只跟在李换后面走,李换遇见小的枯木才砍,李换不砍的大枯木王阵就砍。两个孩子年纪虽小,砍柴这活却从七岁就开始了,也算是世家子弟,祖传的手艺。

只见李换手起刀落,几下便劈下一根粗枝,一会功夫,地上就拢了一堆。再看王阵,一棵树还没砍完。待到李换已歇了半响,王阵这棵小腿粗细的树才缓缓倒下。这时,李换站起来,懒洋洋地修理粗枝,截成尺余长的烧柴。王阵丝毫不停歇,又在那倒下的树上抡起了斧头,斧落处木屑横飞,虽然年纪尚小气力有限,但王阵砍得极准,劈开一条缝隙便找根木条塞在里面,再拔出斧头继续沿着缝隙劈砍,终于“咔嚓”一声,这棵树才竖着被劈作两半。这时,李换便在旁吃着干粮等着王阵,半个时辰后,王阵终于将这根木头都截成了合用的烧柴,这才坐到李换身边。

王阵左手摩挲着脖子上带的一个坠子,这坠子非金非石,听王斧头讲,王阵

目录
去鼓浪屿的路上红颜凝眸处 逍遥岛主乡村之神级蚂蚁庄园异界之极品公子与君共江山薄樱鬼同人之请,唤吾之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