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愤世中年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恚��P睦爰姨���∶艋峋�A锘丶遥�跋旃ぷ鳌K�裕�谡飧鑫侍馍希�∶羧衔�锨楹侠怼�

赵班长带着小敏四处转了一圈,介绍了一下情况。经过观察,小敏对自己的新工作比较满意。这个前门小区有五栋六层楼的职工集资房,所以人口密集,不断有人进出,比较热闹。小区前面是一条横向的职工宿舍区主干道,十分喧哗,人称王府井步行街。花园小区有一条不高的围墙,将绝大多数的老式职工住宅挡在外面。从房屋的外观上来看,围墙外面的居民楼就很破旧了,几乎可以算是贫民窟。

5…8

说他们是贫民窟一点不过分,就在花园北面是五栋五八年建造的筒子楼。楼的外墙皮已经剥落了一部分,红砖外露,有的砖块已经松动可摇。小敏有几个朋友住在里面,据他们讲,市里有专门的机构来勘查过,前几年就已经拿出鉴定,属于危房。但是后来又听说,市里的人突然改口,说此房不危,仍可居住。据说是吃过饭之后,唇边带油的时候说的。

记得严戎刚结婚那阵子,小敏经常去他们住的一号楼。一楼的走廊黑洞洞的,尤其是潮暖时节,人走进去脚感湿滑而且带着一点油腻。一楼的很多人宁可不住在这里,把房子租给附近做小买卖的外乡人,然后自己就和父母挤在一起过日子。所以在一楼的走廊里,摆着不少做小买卖用的小推车和用具。从东头的第一家走过去,一直到中部的楼梯,这一条居然有十来户,而且都住满了。这种排列方式有点像小旅社的客房,嘈杂肮脏,每个房间传出来的都是外地口音。

每次去看严戎,一楼到二楼的拐角处有一块地板必须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踩进窟窿。木地板老朽破败,穿过此洞可以看到楼下微弱的光亮。有段时间小敏家务繁忙没有去看老朋友,等再去的时候早把那个窟窿给忘掉了,结果可想而知。脚被卡在里面,使劲一拉,鞋子掉到楼下去了,害二楼的老太太把米饭呛到气管里。严戎为此笑了好半天,说“这里好多年都不曾发生过这种事情,只怪你眼睛太瞎。再就是不关心老朋友,长期不来拜访,搞得*人怨,这是上苍在惩罚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9

那个被呛的老太太住在二楼东头第三家,小敏和她很熟,她的儿子是厂里一名电大毕业的技术员。小敏有时会去他们家串门,只是每次去他们家都要经过一个危险区……房门口。

二楼这老太太家有个奇怪的房门,两边竖着大圆木柱子。小敏头一次看到这门柱时,还以为是这位技术员搞的奢侈品,颇有点类似于豪门显贵的华丽红木门柱或者世界遗产什么的。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朱砂色的大圆木柱子上头,是两块三楼走廊的预制板。因为年久失修,上面的水泥构建松动。为了防止它掉下来弄出人命,房产公司派维修人员装了这两根大柱子。

严戎住在三楼的路口处,木质房门破烂不堪,断裂处用铁皮钉住,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成个整体。锁孔周围的铁皮更是厚实,据说这里每隔几年就换个主人,所以换锁成了常有的事。在严戎婚后没几年,锁又给换掉。因为他们两口子闹离婚,这把锁就成了阻挡婚姻破裂的障碍。锁被挖掉之后,锁孔更是破烂,只好加厚铁皮。

走进房间,屋子里散发着一股浓烈的化学挥发剂的气息,让人头昏脑胀,大概是那套劣质家具正在放毒气。十八平米的房间里东西玲琅满目,几乎摆成水泄不通的状态。屋子里的地板比楼梯上的稍微好些,只是走路时侯嘎吱个没完,像是有几只老鼠杂居此间。破裂的木板用白铁皮钉住,时间一长,上面的油漆被磨损之后放射出灰白的寒光。再婚之后的严戎喜得一子,被他视若珍宝,但忙碌之时也有顾不上的时候。一次他正在外面的公用厨房炒菜,楼下夫妇忽然上来抗议,说是全家人正在吃饭,突发狂风暴雨,洒下无数液态佐料。虽严戎对烹饪颇有研究,但这样的佐料也是他不能允许的,于是冲进房间,眼看儿子正迅速把自己柔软的水枪塞进裤裆里,这后头的故事也就不用说了。

5…10

这五栋烂楼不仅年代久远,据说大跃进时代,这房子几天就盖了起来。当时没有豆腐渣一说,只是人民群众的热情有点冲天。

小敏每每谈起草屋就十分安慰的跟老婆讲:如果当初分给自己这样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命丧黄泉,那就把好事变坏事了,拆迁的美事就更轮不上。有几个同事不是因为对居住草屋不满的吗?托魏主席帮忙调整,结果去了那五栋烂宅,错过了拆迁机会,后悔不已。所以世事难料,事无好坏之分,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才是做人的根本。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