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奈何江山唱晚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队如入无人之境,昼夜急行,直奔宁远。

面临后金军队的大举进攻,袁崇焕心中也开始忐忑不安,此时宁远的守军不满两万人,与后金部队相差近乎七倍。然而局势虽然非常不利,但城却必须守下来,如果宁远失守,辽东便彻底地葬送了。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上疏朝廷:“本道身在前冲,奋其智力,自料可以当奴。”从这句话来看,袁崇焕的心里其实是没底的,“自料可以当奴”也就是说,自己觉得能够抵挡,潜台词就是,事实到底怎么样那就没谱了。而这样死守,如果城破,守将必死,因此从奏疏来讲,袁崇焕当时确实是做好了力战而死的准备。

后金部队西渡辽河之后,长驱直入,正月二十三日穿过宁远城东五里处的首山与螺峰山之间隘口,兵抵宁远城郊。努尔哈赤命离城五里,在连接宁远与山海关的大路上安营布阵,并在城北扎设统帅大营。在发起攻城之前,努尔哈赤释放被掳的汉人回宁远城,向袁崇焕传书招降:“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对此袁崇焕回答道:“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恢复之,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乃谓来兵二十万,虚也,吾已知十三万,岂其以尔为寡乎!”

断然拒绝努尔哈赤诱降之后,袁崇焕命令从福建跟随而来的炮手罗立等人向城北后金军大营施放西洋大炮,“遂一炮歼虏数百”。后金军队见炮火猛烈,己方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于是只好将大营移到城西。努尔哈赤见袁崇焕既拒不投降,又发炮轰击大营,登时恼羞成怒,立刻命令准备攻城器械,决定次日进攻宁远。

◇BOOK。◇欢◇迎访◇问◇

第58节:奈何江山唱晚(58)

正月二十四日上午,宁远大战正式打响,后金部队以战车为掩护,步兵、骑兵蜂拥而出。努尔哈赤又命弓箭手万箭齐发,企图一鼓作气拿下宁远。

但让努尔哈赤感到诧异的是,宁远的守军与之前遇到的敌人大不相同,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却训练有素,而且武器非常先进,宁远城楼高大巍峨,后金部队的箭矢射到城楼时基本都是强弩之末,对城内的军民并没有太大的伤害。而明军所使用的火器装备威力巨大,且居高临下,让后金部队吃尽了苦头。经过几个小时的进攻之后,后金部队以大量伤亡为代价终于抵达宁远城下,士兵们顶着炮火,用楯车撞城;冒着严寒,用大斧凿城。但明军发矢镞,掷礌石,飞火球,投药罐,后金兵部队虽然在城墙上凿开高二丈余的大洞三四处,短时间内对宁远城造成了一定威胁,甚至还射伤了袁崇焕的左臂,然而明军的防守却依然坚定、有序,“火毬、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贼稍却。而金通判手放大炮,竟以此殒。城下贼尸堆积。”

就这样,二十四日的攻防战打了整整一天,城下堆满了后金部队的尸体,过程虽然险象环生,宁远城却依然巍峨挺立。

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不甘心失败,于是指挥部队再次全力进攻。而袁崇焕则以火器大炮为主要手段,“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后金部队虽然拼死进攻,但却没有丝毫的收效,“其酋长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

这一天打下来,努尔哈赤再次以失败告终,两天大仗,人死了不少,但便宜却一点也没占着,于是只好鸣金收兵,退到西南侧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

正月二十六日,后金部队继续围城,明军依旧以从荷兰进口的红夷大炮为主要武器。努尔哈赤无计可施,眼见攻城无望,只好改变进攻策略,命武讷格率领部队穿过冰原,进攻明军的后勤基地——觉华岛。

宁远一战,对于明朝和后金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明朝来说,此时朝政一塌糊涂,皇帝像个木匠,权臣是个太监,正人君子非死即伤,但单论辽东而言,虽然主将高第是个窝囊废,却毕竟还有袁崇焕、祖大寿等能战的一线指挥员。这批一线指挥员是非常重要的,宁前道袁崇焕完全可以说是一位力挽狂澜的杰出将领。虽然宁远一战并非大兵团的千里对决,只是一场守城之战,但袁崇焕指挥得当,充分利用了己方武器上的优势,以逸待劳,利用了敌人急躁进攻的漏洞,进而获得胜利。从这点来说,这次战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守城战役中,宁远部队数量虽然有限,但袁崇焕却有效地将兵力集中,与麾下的将领如总兵官满桂、副总兵左辅、参将祖大寿等人配合默契,上下同心,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而作为文官出身的将军,袁崇焕也很善于捕捉士兵的心理,他“刺血为书,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