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前清秘史(下部)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名修理我们怎么办?”(《小腆纪年》卷三)最后,他们想出的主意是,动员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去说服皇帝不必放弃关外土地,只要吴三桂回来就可以打败李自成。

就这样,一直拖到三月六日,皇帝方才下定决心召吴三桂入卫。这一天,李自成已经来到距离北京三百里左右的宣化。宁远距离北京八百里,山海关距离北京六百里。宣化、居庸关一线的明军必须能够坚守城池,有效迟滞李自成的行军速度,吴三桂才有可能赶到他的前面到达北京。

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宣化总兵张承胤和监军太监杜勋已经决定投降,只有巡抚朱之冯决意坚守。杜勋前去劝告巡抚不必作无谓的牺牲。巡抚指着杜勋的鼻子骂道:“皇帝如此信任你,你却通敌背叛。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帝?”史书记载说:杜勋“笑而去”。当李自成大军来到城下时,这位巡抚下令开炮。所有士兵“默无应者”。他自己动手准备点火放炮,却被人在后面拉住了手。巡抚仰天大哭,南向叩头,给皇帝写遗书,建议皇帝“收人心,励士节”,遂自缢而死。(《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一,朱之冯。)

数日后,居庸关守军亦开城投降。

根据帝国惯例和皇帝的命令,吴三桂放弃关外土地西向入援时,需要把山海关外宁远一线的五十万人民迁入关内,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吴三桂选数千精兵随自己殿后,于三月十六日,护送那扶老携幼的五十万百姓迁移进了山海关。随后,向北京进发。如此算来,他的入援速度应该算是够快的了。

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时,吴三桂接到报告,北京已经陷落,昨日凌晨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就此,吴三桂无君可忠、无国可守,立即变成了一只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他返回山海关,注视着情势的发展。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马上命令吴三桂过去的战友、如今献出了居庸关的前大明总兵唐通携带四万两白银,还有牛金星起草、吴襄照抄的所谓亲笔信,前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收下了银两,表示愿意接受招降。随后,将山海关防务移交给唐通,自己率兵离开山海关,准备进京去见李自成。结果,走到永平即今日河北省卢龙县时,得到了关于自己的最新消息,他的家产已经被查抄,他的父亲被拘押拷掠钱财,他的爱妾陈圆圆被人霸占。

吴三桂大怒,拔剑击案,怒吼曰:“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大丈夫,岂肯降此狗子,受万世唾骂!”随即,他再次率军东返,向唐通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占山海关。

同时,吴三桂以给父亲回信的名义,正式向李自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信中,吴三桂大义凛然慷慨陈词,其中的一些名句,堪称我国古代官样文章之经典。譬如:“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做孝子?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并发表了声讨李自成的檄文。其中有一句模仿骆宾王《讨武曌檄》中的名句:“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正统。”

李自成遂决定亲率大军###。

就这样,历史在一个小小的拐点处轻轻一转,从此,一切都变得全然不同了。吴三桂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转,给中国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与全新的格局。

一片石(5)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遵循的是实力加暴力原则。被推翻或强力打断的帝制正统,必须由那种有实力、有能力、又能编造出天命所归之神话的强人以暴力来接续。这是中国政治与中国人真正不幸之所在,却也是中国历史的真实景象。因此,此时的吴三桂是投降李自成,还是投降多尔衮,或者先拥戴一个朱家皇室子孙为号召、等到拿下天下后再换成自己,再或者索性他自己称王、称霸、称帝,至少在理论上讲,已经均无不可。就看他的本钱、本事和运气如何了。

——时值而立之年的吴三桂有本钱,不大,可也不算特别小,那就是他所统帅的四万关宁铁骑。关于关宁铁骑的人数,有许多种说法,有万人以下说,有四万人说,有六万人说,有十万人说。还有一种说法最玄,说是有五十万关宁铁骑,这可能是按照军户数,把男女老幼病残孕都加上了得出来的数字。实际上,可能有四万作战部队,再加上一些后勤保障闲杂人等。这已然不算少了。翻翻史书,中国历史上,有百八十个破人拥戴就敢称王称霸、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的烂人,为数可是不少。

——吴三桂有本事,不小,可也不算特别大。这从他的结局里可以看出——年届六十起兵造反,最后身败名裂在二十岁的康熙小皇帝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