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求仙无门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从门派给的玉简当中,李华知道苍云派每十年会随机从世俗当中由各元婴期的长老带回两千名弟子。这两千名弟子会分配给门派内的各大长老所在的世家,门派和世家会通过发布各种任务和开放灵石矿的方式,让这些弟子赚取修炼所用的灵石。

至于筑基所用的筑基丹,就必须通过参加三年一次的小比和五年一次的大比获得。如果在十年内,没有达到筑基期,就会被驱逐出门派,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所以大部分进来的弟子都会依附在世家的子弟下结成一个团伙,这样比较容易获得各种修炼所需的资源。虽然说李浩在李家根本就没有任何地位,但是毕竟血脉里流着的是李家的血,也有在李家宗人院记录档案,所以那王氏两兄弟和孙莲花才肯以李浩为首去挖灵石。

李华从储物袋中也找出了铁矿锄和竹筐,既然李浩他们不带他一起去,他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前去了,稍微辨认了下方向,李华也朝一处灵矿所在走去。

………【第二十五章 初进矿洞】………

对于每一个修仙门派而言,最重要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功法传承,另一个就是灵石矿脉了。功法传承能够确保门内弟子修行一路之上有法可依,灵石矿脉就更是一个门派赖以继续生存下去的灵气来源了。

苍云派作为华中国的第二大修仙势力和第一大剑修门派,占据了华中国七十二郡中的八郡。其间有名的灵石矿脉多大六十多处,小一点的矿脉更是上百处,源源不断从这八郡开采出来的灵石成为苍云派上万修仙者每日修行辅助的灵气来源。

苍云山作为苍云派的门派所在地,横跨上万里的原始森林山脉,同样也蕴含着好几处的大大小小的矿脉。不过这些矿脉也不是放在那里任人开采的,通常在门派里自认为没有继续修炼前途的筑基期弟子,都会向门派领这种看守矿脉的任务。挖矿的炼气期弟子,通常要把储物袋留在外面,只准背着一个竹筐和拿着一把法器矿锄进矿,出来的时候要将挖到的一半灵石交与门派。

在苍云山深处的的一处矿洞前,搭着一个简易的棚子,几个筑基期修为的弟子正在那儿检查着要排队进入矿洞的炼气期弟子。一个监工头子坐着摇摆椅,耷拉着脚丫子,两旁的小厮扇着扇子,好不快活。李华郁闷的排在了队伍的最末端,看着前面一个个都长得高高大大的,自己背着个小竹筐,脑海中忽然响起了一阵熟悉的旋律: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此时此刻,背着小竹筐的李华就感觉自己跟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样,心里想,但愿挖的灵石能跟她采的蘑菇一样多。一想到此,李华又不禁想起看过的一个经典的冷笑话,说是一个男的裸体躺在蘑菇从里午觉,结果碰上了一个前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兴高采烈的在蘑菇从里采着蘑菇,一边采着,嘴里还数着一二三,只听小姑娘用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喊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五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想着想着,李华就不禁笑了起来。

“这……怎么会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弟子前来挖矿?我们苍云派收徒不是都是收十几岁到二十岁的么?怎么这次的新人弟子当中会有一个八九岁的孩童?真是好笑!八九岁的毛孩也想挖到灵石,哈哈哈……”这一阵笑声就将正沉浸于脑海中笑话咧着嘴笑的李华给惊醒了,李华定睛一看,原来已经快轮到自己了。眼前说话的这个是坐在棚子里的筑基期监工头子,旁边还跟着几个跟班的小厮。这监工头子长得实在不敢令人恭维,眼睛凸起来跟金鱼似的,嘴还是歪的,下巴上长着一颗老大的黑痣,上面还长着一根两寸长的毛,此时正一边用手缕着那根黑痣上的毛,翘着脚丫子,乐呵呵的看着李华。

“魏老大,听说前两天李家来了两个世俗残留的血脉,一个十多岁,一个还不到十岁,这个毛孩子该不会就是那个不到十岁的吧?”那监工头子旁边的小厮附到他耳边,用手遮着小声的提醒他。

魏伟才是总负责这个矿洞的筑基期弟子,修道八十多年了,自己的修为已经达到了筑基五层,觉得没有什么希望再修炼下去,就托李家的关系来这矿洞当上了一个监工头子。这个时候,他旁边的小厮一提醒他李华是李家的子弟,他立马就止住不笑了。他的这个监工还是托李家的关系才弄到了,要真是得罪了李家的人,这个监工头子肯定就玩完了,说不定身家性命还会有危险。

“这个……这位公子,敢问高姓大名啊?”虽然魏伟才不相信真的有李家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