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还珠)后宫传奇 > 第42部分

第4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所以对方也知道即使我们派兵根本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才会这么有恃无恐。这也正是我极力主张今晚派兵的原因,因为大清完全可以在两天的时间内运送过去十万士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得到情报时我们已经营救出了皇上。”

“两天的时间?”这些人听到之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了,一天的时间是开玩笑吧,但看皇后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是的,这就是皇上为什么要大力增加财政税收的原因,皇上曾同本宫说过朝廷正在研究一些运输的工具,虽然具体的没有明说,但是日行千里还是实现了的,所以本宫推测大清的士兵到达朝鲜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

他们没想到这些设计到军事机密的事,皇上都同皇后说了,但他们没有见过还是有些怀疑,可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皇后说的是真的,那就是天主大清了。

弘昼听景娴这么一提才想起皇兄却是曾经跟他说过,说梓昊发明了几样东西,都可迅速的提高行军的速度,他当时没怎么在意,以为皇兄就是当个试验品,但没想到真的成功了。想到这弘昼的脑筋转了转说道,“皇嫂所说臣弟确实听闻皇兄说过,而且听闻研究这些东西的一直都是梓昊负责的,不如这次派兵去朝鲜就让梓昊领军,一来他熟悉那些发明怎么使用,二来他也是曾经上过战场的还有战争经验,派他去在合适不过了。”

其他几位王爷听了弘昼的话爷没有反对,因为这个事要是办的好自然是奇功一件,要是办的不好那就是耽误了救驾的最佳时机,这个罪名可是足够抄家灭族了,所以这个任务估计谁都不会想要去,自然他们也不想推荐谁去得罪人。让乌拉那拉家的嫡长子去正好,皇后也不能反对,而且那个梓昊这段时间确实一直在帮皇上搞什么研究,现在大清的将士也要赶时间,派他去是最好的选择。

景娴原本就打算让哥哥去战场上大显身手的看,弘昼这么提议,她也正好顺水推舟,省的让人觉得她任人唯亲,何况她也知道这个差事没有人愿意接,遂说道,“那就如皇弟所说,就派乌拉那拉梓昊率领十万清兵前去恢复我大清的失地。”

景娴一句话就把朝鲜说成是大清的失地,意思就是朝鲜原本就是大清的疆土,现在去进攻不过是拿回自己的东西而已。众人听到景娴这么说心里还真是直犯嘀咕,看来这个皇后还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怎么学的跟皇上一样,呃,一样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这指鹿为马还能说得如此理所当然的本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会的。

景娴说这话倒是没什么心里负担,反正他们把中华的老祖宗都说成是他们的了,那就把他们的人们和土地也变成神州中华的一份子以达成他们的意淫。

传旨回来之后的云海对着大殿里的众人说道,“诸位王爷,乌拉那拉将军将在今日戌时整装出发,不知娘娘及诸位王爷是否前去点兵送行。”

“告诉乌拉那拉将军,本宫一定会去,之后本宫就随同云仓你们前去山东。”景娴边说边看着四位亲王。

三位胤字辈的王爷忙上附和道,“本王也会前去,这么重要的战事一定要给大清的将士送行才行。”

至于弘昼哪去了,这位爷刚刚惹了不能惹的人物,出宫回王府换衣服去了。他还不知道这才是他苦难的开始,等他意识到的时候,为时晚矣呐!

那三位亲王更是不用景娴示意,也会争先恐后的前往。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再呆在坤宁宫,他们总觉得躺在婴儿床上的四阿哥和二格格看向他们的目光很渗人,尤其是四阿哥,就像狼盯着羊一样盯着他们。当然他们也试图瞪回去,可是当他们看见那似笑非笑的眼神时,心里就直犯突突,这笑容让他们想起那个曾经十分爱拿着鞭子抽他们的太子殿下,被那人抽了还算了,过后他们必定还要受到皇阿玛一顿训斥。太子殿下对他们来讲那就是恶梦,现在又让他们遇到一个和太子殿下这么像的四阿哥,他们心里能不发毛吗。还有那宝儿怎么看怎么像他们四哥啊,看的人是从头顶凉到脚跟底儿啊。

不过这里面不包括弘昼,他根本就不认识那个二伯,所以看见永璂倒是没什么心里负担,相反他还觉得皇嫂生的这两孩子简直是可爱爆了,所以趁着大家在等消息的空闲,这位不知死活的爷跑到婴儿床傍,对着永璂和宝儿胖嘟嘟的脸蛋就是一顿乱掐,不是还戳一戳,嘴里还挺乐呵的嘟囔着,这两小家伙还真像白馒头,怎么一戳一个坑?最后又趁着景娴不注意的时候,扒了永璂的裤子偷看了一眼永璂的小鸟,这回弘昼笑的更开心了,嘴里又嘟囔了句,还真是小啊。于是迎接他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