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岁月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无止的界限开局暴力林丹体验卡,我无敌了源启:终尽足坛怪咖网游之神偷盗贼斗罗:当千仞雪不恋爱脑后全民:领主大人别冲动网游:开局觉醒本源天赋活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全息游戏:在游戏里当小地主全职高手之最强散人网游:开局觉醒无限技能点

每当夜幕降临,打听到茶铺里有说书的,我就会赶去听。茶铺里坐满了人,还有不少人站在门外旁听,我挤了进去,加入了旁听的行列。昏暗的灯光下,说书人站在中间那张方桌旁,手握一把折扇,桌上一块惊堂木,滔滔不绝,有板有眼。说到关节处,惊堂木一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至今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象的有两个人。一个叫老潘,年龄偏大,中等个子。他说传统书目《七侠五义》时,声音不紧不慢,温吞水一般,缺少激情。他介绍书中人物出场时,总要说上一堆描绘人物外形的套话,上身穿什么,下身穿什么,头上戴什么,脚上蹬什么,肩上披什么,腰间系什么,左手上拿着什么,右手上提着什么,眼睛像什么,眉毛如什么,鼻子似什么,脸好比什么……比如一位老夫人出场,他就要来上这样一段:头戴鱼尾霞冠,脑后飘扬金缕;身穿团鹤锦袄,腰间缠绕丝绦;紫雹裙罩着红缎鞋长过一尺四五,黄罗袜包定白腿骨粗余六寸七八;手擒玉如意一条,肩挂折铁刀二口。如果是小姐上场,老潘必定是:但见面若凝脂,红粉中露出桃花之色,目如点漆,黑白间荡起秋水之神;细柳腰迎风欲舞,小金莲落步生香……这些形容词对于少年时的我毫无吸引力,我讨厌这些程式化的对偶句,我希望他赶紧往下讲,迅速展开情节,而他却总是慢条斯理、面面俱到、娓娓道来,一点点事情拉得老长,像现在掺了水分的肥皂剧。其实,不应该责怪他,这是说书人吊味口的一套本领。一部书如果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讲完,他还到哪里去赚钱?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说书人叫万笑铃,就是那位经常在街上讲笑话卖梨膏糖的筱贵林。据说他年轻时遇到上海著名滑稽演员筱富林,因天资聪慧,被收为弟子,潜心苦学,得其真传,名字按辈分改为筱贵林。南昌人都喜欢听他说笑话讲故事,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要筱贵林开了口,你就莫想走。”

筱贵林说《三国演义》时,虽然还是按传统话本讲,但总能增加点笑料,“病话哩”特别多,让人忍俊不禁、为之一笑。他讲到关公“温酒斩华容”时,书上说关羽如探囊取物,筱贵林说是像“裤裆里面掏家伙”,语言粗俗而生动,符合市民的欣赏口味。在传统的故事中增加笑料,就像菜里面加了味精,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

站在门外听筱贵林说书,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我并不觉得累,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兴犹未尽,不愿离去。

如今筱贵林讲的南昌谐谑故事,已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发掘抢救保护对象。他的儿子小筱贵林继承父业,用南昌方话说相声、讲笑话,颇有影响,但我看过几段录相,感觉完全不对。不知是他狗尾续貉,还是我不再年少?

(全文完)

塔下小屋

南昌老城区南面,有一座七层八面的古塔。在我最初的记忆里,它衰微破败,满身疮痍。年久失修的塔身斑驳陆离,石缝中生出朽木残枝,引来秃鹰或昏鸦盘旋,四周的塔檐被千年的风雨侵蚀得只剩几根木桩。矗立在一片杂乱低矮的茅屋平房中,古塔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颤微微地站在那里。唯一能给人暖意的,是那个金光闪闪的塔顶,站在夕阳的余晖下观看闪着光芒的塔顶,是我儿童时代里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一项长期保留的节目。

相传唐代天祐年间建塔挖地基时,挖出一个铁箱子,箱子里藏着300个金瓶舍利、3把古剑、4匝金绳,于是命名为绳金塔。曾有老人告诉我,绳金塔的塔顶是真金铸成,日本鬼子占领南昌时想抢走,无奈塔内无梯上不去,派直升飞机吊走又吊不动,只能作罢。这当然是逗小孩玩而编出来的故事。

4岁那年我住进了绳金塔下的一间小屋。从南丰县搬来的第一天,我生死不肯进家门,哭闹着重复一句话:“这不是我屋(家)里!”“这不是我屋(家)里!”在门外站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晚上睡觉时才被劝说进门。

这是怎样的一间屋?屋里没有一扇玻璃窗,只是朝北的板壁上开了一个1尺5寸见方的口子,口子用一块木板遮挡着,木板上方装了铰链,白天开窗时,用棍子把木板撑开成40度角,晚上关窗时收起木棍。这可能是人类社会中最原始的窗户。倘若下雨或者是寒冬季节,不能开窗时,屋里的光线全靠屋顶上的二块明瓦了。遇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透过明瓦照进来的阳光会形成一束好看的光柱,映得人心暖洋洋的。

屋子的墙壁是竹篾上敷黄泥,外面用木板遮挡。父亲当年在南丰做粉笔时用来晾晒粉笔的木板,成了加固墙壁的好材料。

目录
贵人升职记 作者:独世我能通神明我有一个好姐姐古穿今之驸马爷妃戏邪皇:皇上来接驾EXO两点一线有始有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