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西域余闻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灾变废土:我的右手掠夺万法神级游戏,我独获超S级天赋!开局假太监,手持打龙鞭虐哭女帝!成为创世神,我打造系统一族全民转职:这个亡灵法师吸疯了王者:我就一替补,首发们都慌啥诡秘:和研究会斗争的日日夜夜逆天开局:变身萝莉的网游世界开局三个村民:我的帝国时代职业杀鬼子赚钱星际:每一只敌人都能让我变强

《旧唐书》记载:

京师始识其味。

除却一部分宠臣能分赐到西域朝贡的葡萄酒之外,此前身在京都的人们都还未曾尝过葡萄酒的滋味。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诗这样吟咏葡萄酒。在京都的酒家就能喝到葡萄酒,这大概是在收并高昌之后,也就是7世纪后的事。虽可称得上普及,但葡萄酒肯定仍比其他酒昂贵。

英国波斯学会的杂志《伊朗》于1963年发行了第一期。上面登载了贝希尔·格雷撰写的论文《8世纪至15世纪波斯对中国美术之影响》,开篇有如下记述:

亚洲图案设计的两大中心分别是波斯和中国。

作者没有把印度列为另一个亚洲图案设计的中心,必有一定的根据。特别是从相互影响与交流的观点来看,中国与波斯的联系似乎更为紧密。

格雷认为,人们以往多注重东方对西方的影响,反之则鲜有论述。然而这是着眼于陶瓷得出的看法,我认为从整体来看,则未必如此。在欧洲的学者中,有不少人赞成几乎整个中华文明都起源于西方的论调。日本自明治以来也出现激烈偏向欧洲的倾向,其中一个变形,体现于历史上过度地注重西方文明的潮流。

这些姑且不论,葡萄藤蔓花样应当可以作为一个自西向东流的文化象征。在雷纹、云纹、回纹等固有图案之中加入葡萄藤蔓或配有葡萄串的花纹之后,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更加华丽的装饰。这种图案传到日本后被称为唐草纹,也许因为中国在这里起到了东西方接力的作用,所以才在名称中用了“唐”这个字眼。

葡萄纹样作为一种图案传到了日本,但葡萄本身究竟是何时被带到日本的呢?传说在行基(668—749)创作的那些药师如来像中,部分塑像右手所持的就是葡萄。如果说在行基的时代葡萄已经传到日本的话,很可能是由某个遣唐使带回的。

日本的葡萄栽培以甲州雨宫勘解由为始。据说他在野外发现一株优良的野生葡萄,将其连根掘起,移植于园中,精心培育。这是平安时代末期文治二年(1186)年的事。雨宫勘解由发现的野生葡萄,会不会是遣唐使遗落的葡萄种子繁育的呢?

近来市面上常常见到无籽葡萄,这个品种出现于何时?清朝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的诗作中有一篇以《奇石蜜食》为题的作品。据说这个名字原本念作“奇什米什”,在维吾尔语中指的是一种绿葡萄。诗中写道:

本来无子根何托,

鸡卵谁先辨岂穷。

由此可知,“奇石蜜食”即无籽葡萄。诗的意思是无籽如何生根,进而联想到这与辩论鸡卵谁先一样,是个没有穷尽的论题。

在西域邻近中国一带,过去并没有无籽葡萄,直到数百年前(自乾隆时代算起)才从布哈尔(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传入。同一首诗中还有这样的诗句:

苑中初熟绿葡萄。

可见当时北京的禁苑之中已经种植了无籽葡萄。

而今吐鲁番产的葡萄多为无籽品种。如马*葡萄,当地人都是连皮一起食用,说来马*葡萄的皮的确很难剥。多年前,吐鲁番的葡萄曾试验性地出口日本,也许是数量太少的原因,几乎没有听到什么反响。

三 石榴:西域植物的风景(1)

前文说到无籽葡萄也被称为“奇石蜜食(奇什米什)”,只取中间两个字便是“石蜜”。根据《本草纲目》的解说,似乎石蜜是指冰糖。不过,也有人认为,同样是“石蜜”这个词,在某个时期是指“奇石蜜食”。据说在魏文帝(220—226年在位)的诏书中,曾把南方的龙眼、荔枝和西域的葡萄、石蜜并列。龙眼和荔枝都是水果,与之同列的必然也是水果。或许,3世纪初,石蜜就是指无籽葡萄也说不定——这是从前文引用的乾隆帝诗作的注解中得出的推测。

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一带过去被中国称为“石国”。“塔什”在突厥语中指石头,“塔什干”即石城之意。关于此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作“赭时国”。“赭时”在波斯语中也是石头的意思。在中国的史书中,也有写成“者舌”、“拓支”、“察赤”的例子。汉字的“石”字与其发音相近,“石国”这个名字兼顾含义和发音,堪称理想的翻译。

也许因为它是产于石国味甜如蜜的水果,所以才被名为石蜜。据说无籽葡萄的原产地是布哈拉,位置就在塔什干附近。

如此说来,我觉得石榴的“石”或许也是因为产自石国而得名。不过,石榴好像

目录
农门寡嫂:状元小叔炕上来我吹牛都能变现实假幼稚长恨剑重生之逆天改命杨力养生23讲:让你多活十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