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世界通史 > 第27部分

第2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黄鸾幼乓黄稹�

1775年4月,马萨诸塞的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了一个消息: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传下命令,派军队前往搜查,没收这些军火。两天以后,一支由800名士兵组成的英军,由指挥官史密斯率领,连夜出发了。第二天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还有6英里的小村庄──列克星敦。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忽然,他们发现在村外的草地上有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显然,这是要阻击英军。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是列克星敦的民兵。他十分惊讶:这些民兵怎么这样快就知道了英军要来讨伐呢?他哪里知道,通讯委员会的侦察人员得到情报后,早已飞马急驰把消息报告给了列克星敦的民兵。列克星敦是通往康科德的必经之路,这两个地方的民兵已经联合起来了。

史密斯下令开火,民兵们立刻还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教的上空。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仗,由这个英雄的小村庄民兵们打响了!几分钟以后,枪声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加上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有8位战士献出了生命。

史密斯初战得手,非常得意。他指挥英军进入村庄,大肆搜捕,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革命者。这伙殖民军又集合起来,直奔康科德。

康科德镇外有一条河,地势比较险要。英军到了镇口,只见家家关门闭户,镇上十分清静。史密斯猜测军火可能已经分散转移了,就下令搜查。士兵们跑遍了全镇,结果,除了糟蹋了仓库里的一些面粉,砸坏了3个铁炮的炮栓,放火烧了一堆木汤匙以外,一无所获。史密斯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膀。

就在他下令返回波士顿的时候,镇外传来一阵喊杀声,喊声中还夹杂着清脆的枪声。原来,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经聚集在一起,向这里奔来。民兵们的行动这样迅速,后来人们把他们叫做1分钟人(意思是1分钟就能集合起来)。上午9点多钟,三四百名1分钟人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四面八方,从篱笆后面、灌木丛中、房屋顶上,射出了一排排枪弹,打得英军措手不及,不断有人中弹倒地。当英军举枪还击的时候,却找不到民兵们的人影。因为民兵在树林里边走边打,能主动出击,而不被敌人发觉。英军狼狈逃到了列克星敦。在这里,每一间房屋,每一堵墙,都是复仇者的掩体,英军再次受到这个小村庄民兵的阻击。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的败兵救出了包围圈。这一仗,英军死伤240多人。剩下的人不仅弹药耗尽,而且饿得厉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3次,两颗子弹穿透了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身穿红色制服的英国军人,历来是不可一世的,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被武装的民兵打得落花流水。

列克星教和康科德的战斗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几天以后,波士顿就陷入了民兵的包围之中,纽约等地也成立了游击队。紧接着,各地的游击队联合起来,攻占了一些大据点。到了5月份,在第2届大陆会议(就是美洲大陆各英属殖民地代表大会。第一次大陆会议是在1774年9月召开的)上,代表们决定组织自己的军队并任命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后来,每当美国人民庆祝独立战争胜利的时候,谁也不会忘记,正是列克星敦的民兵们,为这个伟大民族奠定了独立的第一块基石。正因为如此,列克星敦成为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被人们赞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

63。美国独立

列克星敦的战斗过后半年多,各地自发的反英斗争此起彼伏。查尔斯顿附近的邦克山一战,打死打伤英军1000多人。驻波士顿英军被围困8个月之久。但是大陆会议一直没有下决心宣布独立。

1776年1月,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发表了他的名著《常识》,号召殖民地人民向英国宣布独立。不出一个月,这本激动人心的小册子就传遍了13个殖民地,人们到处都在阅读、传诵着。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约翰·亚当斯看到这种情况后高兴地说:独立像一股洪流,每天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滔滔涌来。在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陆会议终于在7月4日通过了由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杰佛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美国宣告独立了,取得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