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兰亭之俯仰一世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敲钟的方法是紧敲十八下,慢敲十八下,不紧不慢再敲十八下。如此反复两遍,共一百零八下。为何要定为一百零八下呢?一种说法是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五天为一候),合为一百零八。钟鸣一百零八响,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种说法是,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鸣一百零八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除此之外,金山寺里的钟还有另外一个敲法,只敲两长两短四下。这是在寺中有大事发生时,通知全寺僧人集合用的。此时已是深夜,金山寺内钟声骤然响起。当僧人们听到两长两短的四声钟响时,便知道寺中有大事发生。众僧顾不得深夜,连忙起身穿衣,来到大雄宝殿集合。

大雄宝殿是金山寺的主体建筑,建于明朝时期。大殿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气势雄伟庄严。大殿为正方形,殿高和殿深都是八丈一尺,殿内三十六根子柱擎立。金山寺的大雄宝殿既有北方宫廷雄浑富丽气势,又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大殿外墙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字。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立两侧,再两旁为十八罗汉。背面为南海观音像,两旁站立善财童子、龙女。中有金山寺德云比丘,金山寺海岛图也在其中,特别引人。大殿上方四周,圈棚列出五十六尊罗汉。日本兵来到殿中,顿时感觉到庄严的佛教气息,身上的煞气立刻弱了很多。

不一会儿功夫,方丈看僧人到齐,清了清嗓子说:“这么晚叫大家起来,因为刚刚有一个逃犯藏到了寺中,这是皇军亲眼所见。大家安心在殿中念一会儿经,待皇军搜查完毕之后,再回去歇息吧!”

说完,住持自己在大殿正中的蒲团上盘膝坐下,开始专心诵经。寺中僧人一听,立刻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大殿中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方丈用力敲了敲木鱼,高声说:“别吵了,都赶快坐下诵经吧!”一个执事僧站出来说:“方丈师兄!我等睡下之前,并未见寺中有人进入,睡下后也没听到任何动静。方才我问了知客僧,他说从未开过寺门,怎么会有贼人进入寺中呢?”方丈重重敲了敲木鱼,严肃的说:“不要说了!就让皇军去搜一搜,大家都坐下念经吧!”众僧只好依言坐下。

日军小队长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十个手下离开了大雄宝殿,开始在寺中搜查起来。待日军离开大雄宝殿之后,方丈这才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的对众僧说:“你们别看日本人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那只是他们敬畏我佛,并不是因为咱们这些僧人。如果不顺着他们,恐怕会为寺院惹来祸端的!虽说日本人追捕的,肯定是抗日志士。但我们没看他来到寺中,更不知道他藏身何处,实在无从遮掩啊!”

日军宪兵小队失去了军犬,无法再靠狗鼻子追踪,现在也只能靠人眼了。小队长无奈的吩咐道:“大家分头搜吧,三个人一组,小心那人的偷袭。我和副队长在院中盯着,防止他趁机溜走!”

九个宪兵分成了三组,一间房一间屋,仔细的搜索起来。寺中僧人都已经到大雄宝殿集合,所有的房间里都是空无一人,他们搜了一会儿毫无发现。金山寺房屋并不多,日本兵很快就搜完了所有的僧舍,只剩下一座慈寿塔没搜了。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南朝齐。唐宋时期本有双塔,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曾经登游金山,绘制了《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慈寿双塔后毁于火,双塔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

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隐儒和尚誓建此塔,去北京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历时五年,终于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重建后仍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

慈寿塔外的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写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书。相传,当年塔建成之时,正逢慈禧太后六十岁寿辰。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臣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上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

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是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我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