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中华外史 > 第72部分

第7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不退缩到阿拉哈巴德城内。到这个时候,韦尔斯利才明白过来,赶忙往阿拉哈巴德增兵,而自己也马不停蹄的赶到阿拉哈巴德,和史密斯一起布防。

站在阿拉哈巴德矮小的破烂不堪的土墙后面,韦尔斯利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的看见一公里外布哈拉人修建在高地上的营帐,韦尔斯利放下望远镜,打量着城外横躺着的满地尸体,韦尔斯利心中感到很迷茫。自从半个月前两军进入胶着状态以来,布哈拉人都会派一些印度士兵和自己杀上一回。如果这样下去,韦尔斯利不知道自己能耗多久。作为印度总督,实际上,韦尔斯利更是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而此时的东印度公司在国内一次又一次要求政府加强干预的情况下,已经面临严重政治危机,如果战争长期拖下去,无疑会加重公司的经济危机,这是韦尔斯利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太阳慢慢爬上天空,大地又恢复了闷热,阿拉哈巴德城在太阳的烧烤下炙热无比,许多负责警戒的士兵不得不躲进事先准备好的帐篷或者房子里,以逃避阳光的毒辣。韦尔斯利和史密斯虽然来印度有好些年头,但对于这样炎热的天气也接受不了,两人不得不命令士兵给自己打来一些井水解热。

两人脱光上衣,把用井水侵泡过的毛巾捂在身上,顿时感觉舒服了许多。“总督大人,你发现没有,最近亚穆纳河的水量小了很多”,凉快过后的史密斯躺在椅子上,随口说道。

“可能是因为这天气太热了,蒸发得厉害”,韦尔斯利由于比较胖,不停的往身上浇着井水。

“恩,不过,总督大人,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们得尽快把布哈拉人赶回老家去,不然对公司和国内都不好交代”,连续多日的战争已经让英军损失惨重,特别是弹药的消耗量已经达到补给的最大极限,史密斯对这样的消耗战,很是不快。

“你看这样的天气能打战吗?将军,就现在的情况来说,依靠适应炎热的印度士兵根本不可能打败布哈拉人。将军应该清楚,布哈拉人的武器装备十分先进,就拿他们的大炮来说,射程远远超过我军大炮。如果我估计得没错的话,现在布哈拉人的炮弹十分缺乏,否则,就是大炮射程的优势也会逼迫我们撤离阿拉哈巴德。除了这个,还有他们的骑兵,作为游牧民族,这也是他们的王牌之一!因此,我认为,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场战争胶着下去,然后从沿海的港口中抽掉几艘战舰来打退布哈拉人”!韦尔斯利点燃一根烟惬意的抽起来。

就在两人为战争做计划的时候,一个士兵慌张的跑了过来。“将军!亚穆纳河涨大水了,河水已经漫过土墙,赶快撤离吧,将军”!面对忽然的变故,史密斯已经失去了镇定,不停的走来走去,韦尔斯利在沉默了片刻后,立即命令道:“命令下去!让所有的士兵寻找船只和高地,快”!

然而,这个命令太迟了,此时将近一丈高的河水已经冲过阿拉哈巴德西边的土墙,许多还没有反应过来的英军士兵瞬间就被河水卷走,河水夹杂着树枝横扫着阿拉哈巴德城中的一切,房屋被冲跨,大炮被轻易的卷走,无数士兵立马毙命,韦尔斯利和史密斯慌忙从指挥部逃出来,跑进附近的一所教堂避难。

半小时后,整个阿拉哈巴德已经一片汪洋,五万多士兵死亡大半。这时候,布哈拉人则划着小船出现在英军的面前,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清理战争!面对无可挽回的局面,韦尔斯利和史密斯理智的选择投降!

是役,在整个阿拉哈巴德战争中,英国人死亡万千多人,有万人被俘,在这损失的六万人中,包括了万名英军士兵!也就是说,在阿拉哈巴德战役中,英国人损失了在印度的一半军事力量,至此,在陆地上,英国人再也无力抵抗布哈拉人的脚步。

两个月后,阿拉哈巴德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英国国内,在外务大臣坎宁一再坚持下,英国波特兰内阁通过了远征印度的提案。1809年9月26日,一支包括20艘战舰、25艘快速帆船和三万陆军的庞大舰队从英国出发,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印度。用在外务大臣坎宁的话说就是:“在大英帝国海军面前,所有的一切阻碍都只会成为荣誉”!

然而,英国政府不知的是,此时布哈拉人在印度平原上的部队已经超过八万,通过两个月的扩张,他们已经成功攻占比哈尔,孟加拉和奥里萨都在布哈拉人威胁之下,而英国人能驻守的只有依靠战舰保护的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这样的沿海港口。

除了海达尔·图拉在印度平原进行的扩张外,希瓦国王伊尔土泽尔和阿富汗国王沙·马哈茂德也加紧了在马拉特联盟的战争步伐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