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飞龙吟天 > 第59部分

第5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人坏事巧妙地作斗争。

但是治理国家,那不是一个人自己修心养性的事、更不是简单地要保护谁、要害谁,而是必须用法家的实践性理论、再融合百家之长,来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时代形势。让大家都知道,哦,做好人做好事、忠于人民和国家,就能够得到社会尊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相反,如果以一己之私,昧着良心损人利己、与人民为敌,损害国家利益,那甭管你主流非主流,都只有死路一条。如此,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复兴,那些说假话、说空话、不干实事的贪官污吏、腐败官僚也才会最大程度地得到限制。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回书,又要谈到一位不是贪官,但也挺对不起国家人民的名人,各位且听我慢慢道来。

上回书说到,大批国民党主流部队跳槽转业成了汉奸,为日本帝国法西斯解决了战场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本鬼子高层简直爱死他们了,根据这些曾是主流人物的汉奸的要求,把他们全部用于围剿非主流的八路军,腾出鬼子人力用于正面战场、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可话说回来,非主流在敌后抗战这么多年,连鬼子都奈何不得,别说这帮伪军现在不干主流了,就是他们干主流的时候,也不是那非主流共产党的对手。八路军、新*四军面对新情况、新挑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继续展开不屈不挠的战斗。飞龙小队也是转战各地,用实战不断提高战斗力,他们在山东清河区又收了两位好汉,并协助当地八路军消灭了四百多名伪军。随后,便踏上新的征程。

与此同时,吟天小队也没闲着,因为正面战场又出事了,时间是1943年5月,地点在第六战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日本鬼子打中国,最主要的是看上中国物产丰富,他们想把这些东西掠夺走,去支援日本的军队与英美对抗。

但运输是一个大学问,尤其是他们急于把在中原地区抢掠的一批物资运走,选择有这么几项,第一,你可以走空运,可是美国飞虎队和中国空军,现在越来越牛气,半空拦截个运输机不成问题;第二,你可以走铁路,可是非主流的游击队最喜欢在铁路上做文章,他们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他们杀敌的好战场。

既然铁路线都成了游击队的战场,那鬼子就必须另想办法了,于是盯上了水运,就是用船通过长江直接把这些物资从宜昌运到武汉,再想办法运回日本或者太平洋前线。这就涉及两个问题了,一个就是船,你小鬼子再武士道,也不能背着物资从长江这头一直裸泳到那头儿吧!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虽然小鬼子被非主流抢了不少武器装备,但他们从主流这里找到平衡了,抢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船,所以第一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必须保证航路畅通,这就有点儿问题了。因为当时长江某一段儿的岸边还有中国江防军,其目的就是要破坏鬼子的水运航路。你抢的物资再多、抢的船再多,江防军只要拿炮火覆盖住长江的一小段,你就过不去。而这一段儿恰恰就在湖北西部,守卫此处的就是主流国民党领导的第六战区。

于是,鬼子又动起了坏心眼儿,他们想保护物资船顺利从这段水路离开,但不愿直说,干脆组织一场江南歼灭战,就是说要把长江以南的中国军队全部消灭掉,但物资船这事儿就不提了。

1943年5月,日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横山勇调集了七万多鬼子渡江而来。当时第六战区指挥官是代司令长官孙连仲,为什么有个代字?因为蒋老先生为了表现自己东亚反法西斯领袖的身份,在远征军方面下了血本儿,不仅调去很多精锐部队,就连他的爱将——原第六战区司令陈诚也叫去训练部队了,把孙连仲临时调到这里指挥。

孙连仲刚来湖北才几天啊?就遇到这么大一件事,而且当时湖北有几支精锐部队也调走远征了,谁能想到横山勇也不知吃什么撑着了,说打就打过来了。

孙连仲本来还打算调集所有军队主力反击,但老蒋发话了,说这不能动,各部队都是有自己岗位、有自己工作的,你给他们临时增加活儿,加班费、延时费、外调奖金什么的,是你付还是我付?让他们各自坚守阵地,别冲动。要说孙连仲还真听话,他就真不调了,这下倒好,人家小鬼子本来就是打的各个击破的主意,这可真遂了人家心意了。日军一高兴,乘胜追击,部队竟然一路杀向常德。

常德是一个什么地方呢?自古就有“鄂川咽喉”,也就是说如果这座城市失守了,日本鬼子就可以从湖北一直打到四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