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误入桃花源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人生之意义,是自由吗?自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有诱惑性的魔语。许多人为了自由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一个人能按自己的理性意志来做事。自由,换句话说,就是解放自己。自由其实很简单。霍尔巴赫在《自然政治论》中说:

发财的欲望麻醉着人民,使人民陷入奴隶地位。最自由的人是需求最少的人。过多的需求使人的精神受拘束以致丧失一切精神能力。为了做到真正的自由,只应依靠法律。自由只为心胸豁达、积极有为的人而创造出来的。耽于逸乐之徒不识自由的价值;做买卖的人认为自由不如金钱;道德败坏的人为了获得过*生活所需的一切,不惜出卖自由。

这个过客需要的物质是最少的,他可能只需要面包与水就可以,但他心胸豁达,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为了自由,他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自由,他不愿把灵魂卖给魔鬼;为了自由,他不愿耽于逸乐。为了崇高的自由,他要一直往前走,一切都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没有多少物质也一样可以拥有精神的自由。

要得到自由,首先要思想独立,不因群众和世俗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理想。这个过客有点像尼采,也更像鲁迅本人。尼采在《看啊这个!——自述》中讲到:

哲学甘愿生活在冰雪和高山——在生命中搜寻一切陌生的和可疑的事物,搜寻以往惨遭道德禁锢的一切。

……

从自身要求健康、渴求生命的愿望出发,我创立了我的哲学……因此,我提请诸位注意:我生命力最低下之日,也就是我不再悲观主义之时。因为,自我再造的本能禁止我创立一种贫乏的和泄气的哲学……那么我们到底凭什么去识别卓绝之人呢!一个卓然的人会使我们产生赏心悦目之感。因为他是由一块既坚硬光润,又香气袭人的奇木雕琢成的。他只享受对他身心有益的东西;一旦超过这个尺度,他的欢愉,他的欲望也就嘎然而止了。他发现了抗御损伤的良药,他善于化偶然之害为有益;凡是不把他置于死地的东西,都使作变得更坚强有力。他本能地汇集所见、所闻、所经验的一切,他就是总和。因为他就是遴选淘汰的原则,他滤掉了许多东西。无论是看书、处人,或是欣赏景物,他胸中自有定见。因为凡是经他选中、认可的东西,他便给予尊重。……他既不相信“噩运”,也不相信“过失”;他能对付自己,也能对付别人;他懂得忘却;——他坚强到足以使一切不可避免地变为使自身得到最大利益的东西。——那好吧1我是颓废者的对立物,因为我方才所讲的正是夫子自道。

这位过客宁愿生活在冰雪和高山上,即使生命力最低下之时也不悲观,他自有定见,更有坚韧的精神可以抵抗一切对他有害的事物。我相信,只有自由才能激发人的最高精神。只有自由,人的生命才会充满无限的意义!但我并不主张,人为了自由而放弃世俗生活,自由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市场的,只有像尼采和鲁迅一样的人才有勇气追求自由。最自由的人具有神性,他能享受到神的快乐。

第九章 生命之意义 第三十九节 爱情与婚姻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就不必说了,沈从文的爱情故事也不讲了,这里就提一位女现代作家对爱情的追求。他就是庐隐,庐隐曾说:只要有了爱情,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庐隐,1898年生于福建。五四时期曾与冰心、林徽因三人被人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庐隐虽然生在富贵之家,但童年时期并未得到父母的爱。庐隐十六岁时与表亲林鸿俊关系亲密,曾写下这样的话:“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承受。”五四时期庐隐进步了,他发现林鸿俊思想平庸,而她羡慕英雄服膺思想家,于是她与林鸿俊解除了婚约。正在这时,庐隐在SR团体中认识了一位无政府主义者郭梦良。郭梦良也是一位作家,发表过很多论文,文言功底很好。庐隐由于历尽生活折磨,有点显老,大学毕业时,二十二岁的她看起来像三十岁。后来庐隐与郭梦良恋爱了,1923年庐隐不顾家人反对,公开与有夫人的郭梦良在上海办了婚礼。

庐隐对爱情的期望很大,但婚后发现生活并不如她想得那么美好,出版《海滨故人》没多久,郭梦良竟然得了肠胃病死了,她的精神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对人生充满了绝望。埋葬了丈夫后,庐隐带着孩子来到上海。在上海他在一所大学当女生指导,又在附中任教,一有时间就写作发表文章,收入很少,生活很苦,她开始责骂男子和爱情,心情一直很悲伤,常常满面愁容。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