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高不可攀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第15章 第十五章 多年暗恋

曾效祺吃完苹果就回去了; 虽然他很想多待会儿; 但时间不合适; 柯延那么辛苦; 下班回来还得强打精神招待自己; 怎么也不忍心。

柯延躺在床上看书; 酝酿睡意。她每次睡觉的时候都会看会儿书,很快就能入睡,今晚却有点睡不着,今天发生的事有点多。先是曾效祺一大早过来送空调,接着同事要给她做媒; 后来赵一卓跟她隐晦表白,再后来曾效祺大半夜的跑来给她送加湿器; 这么多事堆在一块儿,她脑子里有点乱哄哄的。

同事做媒那事不必理会,赵一卓已经委婉拒绝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同事关系,这个曾效祺又是怎么回事?他借车给自己; 送空调还管安装,还附赠加湿器,这体贴之极的关怀已经超出了普通同学的关系了吧。柯延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难不成真如栾萱说的,曾效祺对自己有好感?可是他们认识也不止一天两天了; 长达十五年之久; 她也一直都是单身; 这么多年毫无迹象; 连联系都不曾有,现在突然又有好感了?好像有点说不通啊。应该是自己想多了,柯延暗示自己。

柯延望着黑魆魆的天花板叹了口气,以后可不能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馈赠了,无功不受禄,小便宜是贪不得的,你看,现在就寝不安席了吧。

接下来几天曾效祺没有再联系柯延,柯延心想,果然就是普通的同学关怀,曾效祺见她独自在B市生活不易,平时他们又聊得来,只是作为普通朋友的关心,没有别的意思。

曾效祺没跟柯延联系,是被临时叫去补拍上一部电影的镜头了。本来这种事他完全都可以不理会的,电影已经杀青了,钱也结清了,但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他出道作的导演,人情债不能不还,而且他自己也愿意精益求精,把电影做好,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口碑。而且以后他要自立门户,这个时候就得要努力多结善缘。所以他匆匆飞往横店又补了一天镜头,去美国都是急匆匆赶过去的,一路辗转奔波,也就没顾得上跟柯延联系了。

曾效祺为什么这么着急去美国,并不是他跟片方约定的时间到了,而是钟必凯的婚礼马上就要到了。曾效祺这些年跟钟必凯偶尔有联系,但是不多,关于柯延的消息也都是从钟必凯那儿得知的,偶尔还能看他们秀个恩爱,得知钟必凯要结婚的消息,他内心是无比震惊的,震惊的原因是钟必凯娶的居然不是柯延!

所以这次他要去美国求证一下,问问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柯延回来了,为什么钟必凯娶了别人?说实话,他觉得柯延是受了情伤后才从美国回来的,虽然柯延恢复单身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他不愿意她受任何委屈。

飞美国的十几个小时,曾效祺倚靠在商务座椅上休息,却始终无法深眠,他脑海中一直都在回忆他们青春年少的高中时代,回忆着跟柯延有关的点点滴滴,那时候她那么明亮耀眼,如发光发热的恒星,莫名地吸引他去注视,想要靠近。但她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得令人自惭形秽,在他心中,柯延就是令人不敢亵渎的女神。

高一那年应该是曾效祺最快乐的一年,那时候他还没有拔个子,他跟柯延做了一个学期的前后座。他总是见她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然后开始看课外书,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新编全天星图》的书,柯延能将这本书上所有的星图都辨认出来,并且还能在城市污染严重的夜空中辨认出稀少的几颗星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还抓了她几次,后来发现她聪明绝伦,成绩极其优异,一道题至少能找出三种解法,再也不干涉她在课堂上的课外阅读。

曾效祺总喜欢听她和她的同桌栾萱说一些特别好玩的事,栾萱喜欢研究星座,柯延喜欢研究星空,两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就从各自的认知角度去讨论这个,一个说十二星座的男女生性格特征,一个则从构成星座的恒星名称、亮度、形状特征等角度分析。在曾效祺看来,她俩纯粹就是鸡同鸭讲,奇怪的是她们居然聊得十分融洽。他控制不住自己被单纯可爱的柯延吸引,虽然不敢和她说太多话,却默默偷听了很多,目光始终都围着她在转动。

那是他初次尝到爱情的滋味,每天就跟过年一样,那时候他学习都刻苦了不少,因为怕自己跟柯延差距太大。他也会悄悄去了解柯延喜欢的东西,甚至买了不少天文学入门书籍。

高二分科的时候,曾效祺依旧有幸和柯延分在了一个班,但是高一那年暑假他长了七厘米,所以直接被发配到了后排,再也没有机会和柯延坐前后座。而且钟必凯也分到了他们班上,按说一山不容二虎,柯延和钟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