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重生1994之足坛风云Ⅱ > 第604部分

第604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对于英格兰球迷来说,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很在乎国家队的主教练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毕竟之前被麦克拉伦那样折腾了一通,他们几乎已经快要感受到很久没有感受过的绝望感——自从94年无缘美国世界杯之后,英格兰虽然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也不怎么样,但是都还是进入了决赛圈了的,英格兰球迷们就算对之前的几名教练再不满,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国家队有可能无缘世界大赛——但是在麦克拉伦的率领下,他们只差一步就无法参加欧洲杯的决赛圈,而这个时候,萧明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后梦幻般的一路干掉强队杀进决赛——如果再在决赛中干掉这支历史上给英格兰国家队带来无数惨痛失败的德国队的话,那么萧明在英格兰球迷们心目中的地位立即就会超过罗布森等功勋教练,甚至能够和英格兰国家队历史上最出色的主教练阿尔夫。拉姆塞爵士相提并论——拉姆塞为英格兰获得了唯一一座世界杯冠军,罗布森则是拉姆塞离职之后唯一一个在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位置上得到善终的主教练,除了这两个人之外,二战之后英格兰历任主教练,皆不足挂齿,萧明光是凭借这次进入欧洲杯的决赛,就足以秒杀他们。

只不过正如萧明对杰西卡说的那样,既然进入决赛了,那还考虑什么亚军?要考虑,就是考虑冠军。

这支德国队的支柱是巴拉克,锋线上最有威胁的是克洛泽——尽管波多尔斯基进球比克洛泽多,但是波多尔斯基的进球都是在小组赛里面,克洛泽的进球则是出现在关键时刻,更何况他还有好几次直接助攻,现在的克洛泽已经不是那个只会用头的射手了,作为顶在最前面的前锋,他的做球能力和脚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克洛泽的身后,分别是施魏因斯泰格、巴拉克和波多尔斯基,巴拉克是队长兼进攻核心,他大范围的跑动萧明很熟悉,强健的体魄,出色的体能,强大的对抗能力,强力的远射以及全面性是巴拉克的特长,施魏因斯泰格则是中场的润滑剂,他的跑动和传球是让德国中场活起来的保证,波多尔斯基的位置虽然是中场,但是更多的出现在前锋位置上,他的后排插上和克洛泽的配合让他往往在国家队打得比在俱乐部要好得多,有一段时间就是波多尔斯基在拜仁坐冷板凳,一去国家队就进球……

他们三个和克洛泽占了德国进攻的大部分,在他们身后的两名中场弗林斯和希茨尔斯佩格基本以防守为主,弗林斯偶尔前插进攻,他的远射相当的有威力,身体素质也很不错。

德国一向不缺乏出色的后卫,这支国家队也不例外,弗里德里希、默特萨克、梅策尔德和拉姆这条后防线,虽然有拉姆这个小矮个子拖了后腿,然而其他三个人身高都极其的出色,尤其是默特萨克和梅策尔德组成的中卫线堪称本次欧锦赛的第一高度,只不过在萧明看来,恰巧德国的后防线是可以利用的一点。

身材高大速度就不会太快,实际上默特萨克就是个速度不快的中卫,梅策尔德的转身速度快,然而一向的伤病却让他的身体素质下降了不少,弗里德里希更多是以防守为主,唯一一个速度快的拉姆却经常要前插助攻,再加上一个状态已经大不如两年前的莱曼守门,现在的德国国家队的后防线别说和萨默尔、科勒尔的那个时候相比,就连和02年世界杯上的那条德国国家队后防线比起来,似乎也差了一个档次。

所以从一开始,萧明就没打算用防守反击来对付德国——虽然他们后防线的速度不快,用反击似乎更合适,但是德国的进攻相当的出色,他们不缺乏边路突破的好手,也不缺乏中路抢点的中锋,更不缺乏禁区外的重炮手——对付这样的进攻阵容,用回收反击实在是太不合适了。

而将防区扩大到中场来硬碰硬的话,体魄上英格兰也不占上风,德国足球向来都是力量的代名词,与其和对方拼最强的一个点,还不如抓住对方的弱点来猛攻。

而在赛前的口水战之后,萧明不怕德国人不攻出来——这也是他要拼命刺激对手的原因之一。

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对攻战这就是萧明的想法。

PS:上一章尾数字数有些少,这章稍微多那么一点点……嘿嘿,老郭厚道吧?兄弟们给我把月票留到最后几天好不好?看看能不能这本书最后拿一次分类……

第六百八十八章不友好的决赛

第六百八十八章不友好的决赛

六月二十九日。!

英格兰的球员们精力充沛的起了床,虽然昨天晚上萧明规定球员们必须禁欲,但是在赢下半决赛之后萧明可是给他们放了一晚上加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