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 第26部分

第26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重生天灾: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幻光四战争骑士,我能融合万物我踢的养生足球六零糙汉被末世女王轻松拿捏重生后,医妃每天都在虐渣我,神级辅助,带领Uzi夺冠海岛求生:我的幸运值爆表了1980年我回到了15岁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末世:开局疯狂囤物资,美女急哭了四合院:做一个有素养的流氓我,天庭之主,加入聊天群篮坛传奇巨星:巅峰之路天空破碎全球进化,我觉醒了一座世界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四合院:淮茹嫂子别回头,我真是我哥打造领地太累?我有多重影分身!网游之无双

争,致使条件愈来愈优惠。原规定“要在某种企 业投资”。投资什么企业好,虽然有大批加国人士在港提供咨询服务。港商 仍犹豫不决。于是,加国各省竞相变通,只需欲移民音把钱交于加国某省的 投资银行,由投资银行代投资,更有甚青,投资银行还付定期利息,把投资 变成存款,确保投资者万无一失。 加国财经记者杜蒙待、范劳尔说:“九七愈接近,香港的资金和人才愈 是流向加拿大。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清楚表明:只接纳最够资格和最富 有的人移民,这种情况引起了各省之间展开一场可笑可恼的争夺战,就好像 饿大抢夺肉骨头一样。” 加国同意批准的香港移民,是美国和澳洲的3倍,加国显然是这次移民 潮的大赢家。 杜蒙特、范劳尔反观香港的情况时指出:“移民加拿大的人数很是惊人, 这种人才流失最令香港的大机构头痛。它们要反过来到加拿大招募旧属回 巢。有些即将落成的酒店,招聘下到有经验的员工而要延后营业。香港汇丰 银行的600多个行政级人员,前年(1988年)流失了1/10,估计流失率会逐 年增加。在经济大幅增长而大业率低至 1。6%的情况下,人才流夫问题极为 令人优虑,据 1988年电脑行政人员的调查显示,该行业的专业人士有2/3 在未来5年内会移民外地。” 香港较大规模的移民潮是1989年后。北京风波发生后,香港的中资银行 一度发生挤提,行政立法两局发布安民告示,呼吁市民冷静下来,维护现行 制度的独特性和稳定性。金融司林定国发表声明,劝告市民不要抛售手中的 股票,以免蒙受即时损失。股市周一开市,恒生指数狂泻580多点,跌幅21 %。 不少国家的驻港领事馆及相关机构人满为患,人们焦虑地打听或办理移 民手续。有传媒预言:香港马上就会空港,剩下来的只是穷人和萧条的市景。 事实证明这是耸人听闻之辞。北京风波后,股市确实一度出现低潮,但 不久就走出低谷,1991年,恒指升到4297点,超过1987年大股灾前的最高 水平,到1992年5月25日,恒指破纪录冲破6000点大关。到1993年12 月9日,恒指更是突破1万大关,报10228点。 股市是经济盛衰的晴雨表,香港经济仍在迅猛发展,使得移民潮未出现 某些预言家断言的“汹涌之势”。香港的移民数增幅1/3,每年约6万多人。 据香港政府公布的资料,1982年至1992年间,香港移居海外的人数力 40。36万。估计到1997年,移民数约70左右。移民数约占香港总人口的12 %。由于各国对移民条件的“苛求”,移民皆是有资产或有专长者(其中包 括他们的家属)。 这种情况,引起中国、英国,以及香港政府的密切关注。 投资走贸

… 页面 128…

海外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而走资却含有政治因素,特指富有阶层为减 政治风险将资产移至海外。走资是个极敏感而又极含糊的概念,走资的形式 与投资无任何差异,只有当事人自己更清楚是出于何种目的。 香港的移民有个确切的数字。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向海外呢? 人们透过超级富豪公开的商业活动,来追踪部分港资的海外流向。这些 超级富豪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中小投资家及专业人士,李嘉诚长期位居香港 首宫,李嘉诚举手投足,都会成为香港及有关国家传媒的新闻。 加国记者John Demont与Thomas Fennell撰文指出:“李氏每星期在办 公室接待加拿大商人、贸易官和省总理,这些客人都希望李氏继续投资加拿 大。 “一位加拿大商务官对李嘉诚简直是着了迷。他有一幅李氏的肖像,挂 在办事处内,此人提到李嘉诚便赞不绝口: ‘他是我的英雄人物!’ “这位商务宫很想李嘉诚投资魁北克省,哪怕是买下皇家山一座房子、 一间纸厂还是一间餐厅连锁店,也一概欢迎。只要李氏肯投资,魁北克省便 也可以列入他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的版图,而且可以吸引其他香港富商的 仿效。这样在理论上就可以为魁北克带来滚滚财源了。” “算计”李嘉诚的加国各省官员数不胜数,李氏不是慈善家,而是投资 家。李氏在加国的投资重点放在太平洋彼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相邻的阿 尔伯达省,而未去毗邻大西洋的魁北克省。 1987年,李嘉诚

目录
我的脑内选项绝不可能出错民国小掌柜宦妃天下中国大趋势钓系美人成为炮灰攻后[快穿]徒儿,不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