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蒋介石成败录 > 第52部分

第5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魔兽:狼人传叶凝薄寒年乔若星顾景琰重生:我回到了丧尸爆发的当天寒潮来袭:开局多子多福拿下女主播娇娇毒妃迷人眼,禁欲邪王被撩红了脸瓦:坏了,我成切割怪了!海彤战胤许雨晴沐长风江果果顾寒煜霍先生乖乖宠我末世降临,我左手红酒右手美男乔荞商陆逃荒三年抱俩,疯批权臣宠娇娇夏时陆南沉全球淹没:我囤出了一座城池带着塔罗牌穿越到孤岛求生网游:我的宠物能进化成美少女断绝关系后,法爷杀怪永久加属性开局领先一个天赋怎么输

抗战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在建国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向多党政治迈向了可喜的一步,中共代表和民主党派代表协调立场,国民党代表虽有作梗,但还是基本认可会议主流的政见,形成政协五个建国协议,为人们展示了多党政治的良好的前景。

不过,这也只是良好的愿望而言。蒋介石再次逆潮流而动,违背民意,撕毁政协协议,召开由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虽有两个小的御用政党参与,那也只不过是向外界展示“民主”的花瓶,对执政的国民党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他们不愿也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去实施监督。

与此同时,严格控制舆论,舆论一律,歌功颂德,粉饰天平,有胆大为者,直言批评,那也只是凤毛麟角,即使这样,随之而来的是暗害、查封。民主管道闭塞,民怨沸腾也只是一种发泄,对国民党产生不了监督制约的作用。

失去多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国民党,可以说是在政治上放荡不羁,为所欲为。

以党治国政制不顺,一个重要表现是缺乏权力监督的权力配置。虽然也设了“五院”政制,可是,其初衷主要还是为了表达国民党政权的历史逻辑的“合法性”,即继承孙中山的遗愿,贯彻他的“五院”政制构想,唯我才是正宗三民主义。君不知,那个“五院”与孙中山的“五院”相差甚远,孙中山的“五院”制,基本指导原则是,权力分立,相互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可蒋介石搞的“五院”制,却是“五院”统制,权力基本归于一人。很难体现相互制衡,即使有那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不是制度意义的合理性。

没有监督的权力,与其说是一匹野马,倒不如说是一匹凶恶的野兽,人性、理性丧失,权力滥施,权力腐败接踵而来,在权欲、私欲支配下的这匹野兽,无恶不作,国家、人民的财富被大量吞食,权力本来是创造公共利益的工具,此时却成为了吞食者。国民党随同变异了的权力一起堕落。

蒋介石攫取最高权力后,对自己的生活行为有所自律,其历史上的劣迹少见发生,个人日常生活也不大奢靡。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政治家的小节如何,固然影响形象,然而,政治大节尤其重要,蒋介石背叛革命这已经失去大节,他当政后,也没有去补偿,而是独揽大权,甚至揽权成癖,实行独裁,将公共权力私人化,这是最大的政治腐败。蒋介石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官场腐败的始作俑者。上行下效,带动左右,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权钱交易,无奇不有。

抗战时期,国民党借战时集权之名,加强了对政权的垄断,使国民党一党专制政体强化。在这样的政治土壤里,蛀虫大量繁衍,国民党官场的腐败愈演愈烈。“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仰仗手中的政治权力,利用特权,控制国家主要经济命脉,通过独占金融、掠夺土地、垄断商业、吞并工矿业、控制交通运输,大发国难财。1944年宋子文仅在美国的财产就超过4700万美元。大小官员贪污腐败成风,沉迷于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之中。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在重庆考察,看到重庆官场如此景况,感到震惊。他随后到延安考察,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景,毛泽东、朱德等领袖“设宴”招待他,饭菜非常俭朴,他却十分高兴,回到南洋报告中国之行时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而且国民党的所谓开始“宪政”,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一党专制依然如故。官场腐败恶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在选举所谓“国大”代表中,一些官僚、政客、豪绅都要当“代表”,采取种种舞弊手段。国民党为了装饰门面,分给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的一些票,被他们抢走了,有427人被勒令退出“代表”资格。于是请愿、闹事、绝食、哭灵,包围中央党部,以至在大会开幕之日抬棺材到会场门口等抗议行动,把政治腐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官员借“接收”之机,大发横财,普遍贪污腐败,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就曾用“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的话,形容当时官员贪污腐败现象。1948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总结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失败的教训时说:“由于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治篇第142节 一党专制,在堕落中死亡(2)

国民党整体腐败,不仅引起民众的愤慨,而且也引起其后台

目录
我靠钓鱼实现人生自由[hp同人]狮子与别扭论豪门女配就要为所欲为我的游戏画风与众不同我承认,我爱你世界金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