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三国董卓大传 > 第217部分

第21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卓军荆州军团近日在襄阳大量囤积粮草军械,五天前,董卓军荆州军团张绣部队五万人,突然渡过襄江,全面进逼新野。”

“报——!”那传令兵话音未落,又一名满身尘土的传令兵冲进来,跌跌撞撞的扑到刘备面前跪下,抱拳道:“禀报大王,东郡急报,我军盟友曹操军兵败黎阳白马,曹操堂弟曹仁曹洪阵亡,八万大军撤离冀州,活着撤回东郡的不到一半。董卓军冀州兵团全面出动,目前已驻扎黎阳,董卓军雍州兵团前面进入甲级战备,张济部队已经进驻洛阳。”

“董贼终于要来了。”诸葛亮往日的自信已经全然不见,只觉得嘴唇发干,舌头发苦,“他养精蓄锐三年,为的就是这一天,四路进逼,同时向我军与曹操军进攻,让我们无法招架。”

“怕他董贼作什么?”张飞大叫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他全力进攻更好,老张还可以乘机给二哥和汉升报仇,顺便抢回我老张的丈八蛇矛。”张飞外粗里细,嘴上叫不在乎,内心着实慌张,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啊,刘备军挡住一路都很吃力,何况同时应对四路。

刘备一直没说话,只是挥手让传令兵下去,沉默片刻后,刘备问诸葛亮道:“诸葛贤侄,如今董贼全面进攻已经迫在眉睫,我军该如何是好?是继续进攻江南?还是全面退守徐州?”

“依小侄所见,我军不应退守。”诸葛亮朗声说道:“董贼的江南军团为了与其他三路配合进攻,一直没有动用留在后方的五万预备军,现在我军对董贼的江南军团还拥有战力和兵力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正面决战,就一定能打败江南军团,夺取江南这个大后方。”

“问题是,鲁肃坚决不肯出战,我们的水军又无法在长江上取得永面优势。”太史慈问道:“该怎么逼敌人与我军决战呢?”

“关于这点,我已经想好主意了。”诸葛亮脸上突然露出奸笑,轻拍两下手掌,帐篷顶上突然落下两道黑影,张飞和太史慈大吃一惊,慌忙拔剑跳到刘备旁边保护,刘备却微笑道:“翼德,子义,不必着急,这是我军的盟友邪马台人。”

那两道黑影落下后果然没向刘备进攻,而是单膝跪在刘备面前,张飞和太史慈这才看清两道黑影的模样,两人都是身高不满四尺,偏偏在背上背着两把三尺长的长刀,全身上下都是黑衣,连脸都被黑布蒙住,仅有四只黑眼仁少白眼仁多的眼睛露在外面,其中一名黑衣人用熟练的汉语说道:“大邪马台国卑弥呼女王帐下,柳生流剑派柳生随缘、柳生珍重,叩见大汉汝南王殿下。”

“董贼残暴无道,悍然残害邪马台国派往我大汉的使者,与邪马台国宣战。”刘备向张飞和太史慈介绍道:“邪马台国女王卑弥乎为了与我大汉结万世之好,帮助我军消灭董贼,将她的卫队中柳生流剑派的十名高手派到大汉,供孤差遣。这些柳生流剑派的高手自幼学习忍术,在他们本国被称为‘志能便’,诸葛贤侄为了方便称呼,给他们改了名号,叫忍者。

“那他们有什么用?”张飞非常看不起这些侏儒,不屑的问诸葛亮道:“小诸葛,你想让这些忍者去做什么?”

“细作查到,董贼江南军团主将鲁肃有一名未过门的妻子,叫吕玲绮,是董贼外孙女,三姓家奴吕布的长女。”诸葛亮奸诈的说道:“吕玲绮自幼娇生惯养,粗鲁无礼,但极得董贼和吕布喜爱,就连她在没过门的情况下到江南看望鲁肃,董贼和吕布都允许了。我军细作得到情报,吕玲绮现在正住在建业,如果我们把她抓到手里,还怕鲁肃不乖乖与我军决战?”

“邪马台忍者都习得一身好轻功,在房顶树冠上来去如风,精于隐藏身形和暗杀。”刘备微笑道:“所以诸葛贤侄向孤献计,派这十名邪马台国忍者去建业,请鲁肃的未婚妻吕玲绮到濡须口小住几天。”

张飞和太史慈张大了嘴巴,刘备见他们想反对,便摆手道:“不用说了,当年董贼也有绑架刘表和孟获妻子的无德举动,孤只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罢了。”刘备转向柳生随缘和柳生珍重说道:“就有劳二位忍者了,我军时间不多,速去速回,孤在濡须口等侯你们的佳音。”

董卓军这边,鲁肃早在五天前就通过电报接到马超军团出动的消息,当鲁肃向部下宣布这个消息时,大帐中欢呼一片,所有董卓军将领都清楚的知道,董卓军全面反击日子的己经不远,这将是统一华夏大地的最后一战,也是结束大汉自汉灵帝以来乱世的最后一战。当时,几乎所有董卓军将领都认为,刘备军将在短期内被迫退兵,但董卓军判断刘备军收到情报后又过了两天,刘备军仍然赖在濡须口不走,根本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