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女生小说 > [历史直播]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 景泰。

景泰。(第2/3 页)

目录
最新女生小说小说: 穿越项羽猛揍刘邦,打造万世帝国秀才家的小娇娘+番外殿下必将加冕为王+番外女帝的绝品面首锦绣清宫:四爷,脑洞大+番外太傅+番外衡门之下作精的休夫日常本宫不渣豪门贵女复仇记顾府春深谁家后院不起火三岁小道士被财权两大家族团宠了偕老君归未归+番外月下流年行云令爷,别缠妾身朕把你当奸臣你却瑟瑟幕+番外

十一年追谥,他对提前给叔叔平反没什么抵触,只是若景帝被后人认定无过,那么本就不妙的先帝名声,就更无法言说了。

大德之人不入帝陵,先帝却在宗庙受万年香火……廷议了两个时辰也没得出两全结果,朱见深对君父本就浅薄的亲情又消减几分,自找万贞儿去了。

【英宗复辟后最大的过失当属冤杀于谦。常说人无完人,白璧微瑕,但于谦说是“完人”不为过。

政绩卓越,巡按江西、巡抚晋豫皆有功;为官清廉,百官献金谄媚王振,他只两袖清风。

于谦之功,不仅是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更多是作为臣子展现出的高华品格,节俭为民,不爱钱不惜死。

查抄时,家无余财,只有正屋锁着景泰赐的蟒袍剑器。

少时写的诗成了终生箴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之日,天下冤之。

关于景泰和于谦有个争论,据传夺门之变当日,朱祁钰躺在病床上听到宫中钟声,问是不是于谦谋反,周围人答是太上皇,景帝回了一句“哥哥做皇帝,好。”

就,很荒唐啊朋友们。这个记录来源说起来有两个,杨瑄《复辟录》和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并非官方,记载也有些许差异,祝只记载了“问左右谁邪?”小字标注“或曰于谦邪夫?未委然否。”也就是说景泰根本没说人名,只问了是谁,笔者猜说了于谦。

《复辟录》写得早,但写的时候没有这个说法,这一段是后续修编增改,直接写&ot;于谦耶?&ot;传到后来就成了景泰怀疑于谦,只能说是完整的流言诞生及演变。

两个作者的出发点都很微妙,杨瑄作为一个并不受景帝喜爱之人,还记载了另一件事,复位后朱祁镇很开心地对大家说弟弟身体好多了,能吃粥了,以前的事不怪弟弟,都是小人的错。

光从那个“戾”字都能看出朱祁镇不可能说这样的话,他别太恨弟弟哦,朱祁钰没几天就死了——那么《复辟录》的写作动机,就很有问题了,英宗立人设专属营销号啊你。

而祝允明,是徐有贞的外孙。徐有贞嘛,夺门之变主要人员,祝枝山写他祖宗相关的东西基本可以略过了,古人评价“叙徐有贞事,颇有讳饰。盖允明为有贞外孙,亲串之私,不能无所假借云。”

王世贞就骂了,说景帝与于谦信任这么深,怎么可能怀疑,就算有怀疑的点,为什么不怀疑石亨而去怀疑于谦?

是吧,我也想问呢。】

还未著书的祝允明大惊,感受着周围人似有还无的微妙目光不知该不该应对,他自认外祖不算大奸大恶,如何也会有这种“我到坟前愧为孙”之感……

他盼着天幕别讲景皇于谦了,说说外祖有功的英宗便好,天幕却不以他的意志更改:

【景泰在位时,曾主持修志,派人前往全国各地采集信息,又整理永乐年间未完的《天下郡县志》,最终编撰出集山川、人物、风俗、土产、城池等许多因素一体的地方总志《寰宇通志》。

修书在任何时候都是大业绩,英宗一看又不乐意了,毕竟只要志在,朱祁钰就有了依托,景泰朝已散,但他的名字会记载于书页上,随着这本地方总志的流传而流传,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会知道是哪位帝王主持编撰,从而铭记。

朱祁镇不允许这样的事。他批评其“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令人重编了《大明一统志》,将《寰宇通志》毁版。

但还有他未注意到的东西。

掐丝珐琅,景泰年间工艺制作达到最高的一款工艺品,清丽庄重的美艳使它名传后世,甚至成为国礼,因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得名“景泰蓝”。

说起来很奇妙,王朝帝业狰狞至此,流传至今最为人所知的是不起眼的匠人技艺。一些“注定要死的是我们,而艺术将永恒”。

“景泰”这个年号,便也随着艺术的永恒而永恒下去。

它会随着国礼的赠出漂洋过海,在展会上炫目,在收藏馆内沉睡。每一个见到的人都会惊异其美丽,再从它回望那位几百年前力挽天倾的青年,他的时代,他的爱臣。

掐丝、点蓝、高火、磨光、镀金,刚从火中取出的景泰蓝只有黑色,冷却后便显出五彩光华。而它名字来源的帝王,也在亘古时间中洗尽铅华,如一尊彩釉珐琅,安然地直面青史。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景泰陵青草依依,于谦墓翠柏林立。京师刚过惊蛰,万物生发,西湖托于春风的草籽飘飘摇摇,越过千里江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三国伪君子最后一个丧乐手误惹偷心王爷咸鱼且苟住[穿书]绝对沉沦青衫记得章台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