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平淡生活 > 第37部分

第3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在回城的路上周月和小梅都沉默寡言,阿菊反倒表示理解:“她也是没有办法,就是明知道是她老公毁了优优,她也不敢怎么样啊。刚才我一说优优没死,已经判刑关进了监狱,她哭得跟个泪人似的,恨不得马上能去见她妹妹。可她老公出来一吼,她还是得老老实实回去,她总要生存么,换上我我也只能这样。”

同样作为女人,梅肖英冷冷地来了一句:“换上我我就不这样,让我去死可以,让我这样活着,我不愿意!”

阿菊虽被这样呛了一下,却是不急不恼笑一笑说:“你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现在放在我身上我也不会这样的。刚才我拜佛的时候就求菩萨保佑我,千万别混到优优和她大姐这地步。可要是哪天我万一也和她大姐一样了,不回去就根本没活路,那我也只能回去了。别说是我小妹了,就是我亲爸亲妈出了事,我可能也管不了那么多。人都是这个德行的,让你马上选择活还是选择死,恐怕人人都想先活着。”

梅肖英没有再反驳,她只是愤愤不平地看周月。也许她不能理解阿菊这类生存至上的女人所持有的处事哲学,也许她也是没被生活逼到这个份上,所以她的现身说法必然显得空洞无力。周月始终没有说话,他只是把握着汽车的舵轮,严肃地目视着前方,脚下的油门在慢慢加大,仿佛要把刚才那个令人厌恶的场面,连同那份念佛食素的虚伪,统统抛在脑后,抛得越远越好!

31

那一阵周月表现出来的执著确实令我由衷感叹。他的工作性质使他的许多假日都要加班加点,但在长达半年的过程中,他还是把大部分难得的休息时间,都消耗在暗中调查的路途往返。他把乖乖死亡那天优优乘坐钱志富的汽车前往凌家沿途停靠逗留的每一个地点,全都逐一做了实地查访踏勘。他还和阿菊又做过一次深人细致的长谈……当然,他这样一个年轻精壮的小伙子和阿菊这种孤门寡女的少妇进行长谈,应是另外有人在场为好,所以,周月但凡去找阿菊,通常都要拉上小梅。

小梅也不算局外之人,她是优优的辩护律师。

阿菊与优优是自小相熟的朋友,所以对优优的遭遇一直抱有同情。但她的同情与周月的同情本质不同,她一直相信那个死去的孩子就是优优杀的,她同情优优是因为她们曾经情同手足,而且,在她和德子刚到北京的时候,优优没少帮过他们。

所以,尽管阿菊相信优优确实“犯了事”了,但她并不怎么憎恨优优。她认为优优也是没有办法,是让那孩子逼得急了,才出此下策。凌信诚那么有钱,模样也很不错,优优和信诚一起,如果没有那个一见了她就“发疯”的孩子,该是多么幸福。虽然信诚身体有病,不能干这干那,反正优优这人,也不需要干这干那。阿菊对周月小梅说道,你们别嫌我话说得难听,信诚那病对优优其实也不是坏事,万一哪天信诚真的找他老爸老妈去了,那万贯家财,还不全都归了优优。可那孩子如果还在,就得归了孩子。就算优优和信诚那时结婚,这男方婚前的财产优优是否有份,也很难说。这类男女财产的规定我以前就找人问过。

阿菊基于以上分析,再加上她也旁听了两次审判,因而对优优铤而走险,并没太多怀疑。

对优优杀人信与不信,并不妨碍阿菊与周月进行合作。她后来应了周月的请求,寻找到了一个机会,再次陪周月一起去了一趟西山,“潜人”正觉寺秘晤优优的大姐。

那个机会起于优优大姐打给阿菊的一个电话,在电话里她向阿菊打听优优最近的消息。阿菊从她口中知道,这个电话是她趁老公外出进城,跑到餐厅悄悄打的。阿菊放下电话便呼了周月,虽然这天不是假日,但周月恰巧手中无事,于是便向王科长请了事假,还借出一辆车子,拉上阿菊就去了西山。他们从正觉寺正门进庙,沿周月第一次来时的路线深人后院,从后院那扇垂花小门迂回进入养性斋餐厅,乘餐厅服务人员未及注意,便拐进那条窄窄的夹道,一直走到优优大姐的住处。

阿菊上次来过这里,所以显得熟门熟户,穿过夹道便直接登堂入室。优优的大姐那时正在屋里焚香诵经,见周月和阿菊推门而人不免吃了一惊。

周月来此的目的十分明确,他想从优优大姐的口中了解案发那天优优都和她说过什么;他还想知道,这些天她的老公钱志富都和她说过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钱志富突然适人山林,是谁聘他在这里当了经理;还想知道,为什么他不准她去探望妹妹,她是否真的相信她妹妹投毒杀人。在他—一提出这些问题之后,优优大姐的表现却让他异常失望,她几乎没有做出一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