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通货膨胀下老百姓的生存法则 > 第5部分

第5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对实力强劲的大公司的压力还不很明显,而那些实力和规模都较小的公司就不堪重负了。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承受不了成本涨价压力的企业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中国糖果专业委员会王秘书长分析,2005—2006榨季全国的产量预计在880万—950万吨之间,较之前预估的970万吨略有下调,而今年的消费量预计在1100万吨左右,供需缺口显而易见,糖价上涨压力明显。

糖价的上涨,直接造成部分以糖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企业成本增加,尤其是糖果生产企业。王秘书长分析说:“这次糖价上涨的幅度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现在原糖国内的市场价在5200元/吨,而糖果企业能够承受的价格普遍在4000元/吨左右,而国内原来的糖价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维持在2500—3000元/吨。”不少糖果企业不得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来达到平衡,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开始酝酿通过直接调整糖果产品价格,来缓解原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4。镍价不断上涨,下游企业压力倍增

从2006年年初开始,镍价就持续上涨,屡创新高。2006年以来,镍价已经从2005年年底的每吨15万元左右涨到目前的每吨近30万元,几乎翻了一番。

不断疯涨的镍价已让下游企业深受痛苦。有人测算,如果镍价在每吨20万元左右,而304系列不锈钢售价为每吨万元的话,每吨亏损在2000到3000元左右。目前镍价已达到30万元每吨!不锈钢企业只能通过减产或提价来缓解成本压力,或者通过生产200系列不锈钢来替代主要以镍为原料的300系列。

下游企业难道已经“步履蹒跚”(4)

5。铜价上涨影响下游产业

2002年以来,国际铜价保持连续上升趋势,近几个月升幅明显加大。据监测,2005年10月份,铜现货平均价格突破4000美元/吨,达到4060美元/吨,到2005年年底上升到4577美元/吨,10、11、12月铜价按环比涨幅分别为、、。2006年以来,铜价继续保持上升态势,2月上旬达到每吨5040美元,在1月份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涨了,比上一年同期上升了近60%,比2002年上涨了223%。铜期货价格上涨更加迅速,2月初连续突破历史新高,达到5059美元/吨。

2005年,以铜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再度暴涨。分析人士指出,为规避美元贬值,大量热钱在全球追逐商品,令国际国内金属、能源、农产品期货价格全线上扬,而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由于每天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因此,商品价格的暴涨,将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下游加工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006年,国际铜价飞速上涨。5月中旬,连续3年多的铜价牛市在当月中旬后到达最高峰,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价在当时报出8800美元/吨的天价,国内所有空调制造企业为应对疯涨的铜价提高空调价格,从而引发了整个空调行业的集体涨价。据了解,平均每台空调机大约需用铜6公斤至7公斤,铜涨1万元/吨,那么每年生产1000万台空调,就要增加生产成本7亿元。2005年铜管价格为2万元/吨,到2006年5月已突破8万元/吨,仅这一项使每台空调成本增加100元至120元。加上压缩机、铝、塑料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造成空调价格上涨的合理空间在10%左右。

除了美的,格兰仕、格力、海尔等空调近期都在全面上调价格,其中格力涨幅为3%~10%,海尔涨幅达15%。格兰仕有关人士称,格兰仕空调4月价格上涨5%,5月价格又上涨了10%,主要是由于铜、铝、石油、塑料等价格上涨,特别是铜的价格上涨突出。美的空调有关人士称,美的空调价格肯定要涨,但具体涨多少,还没有最后确定。诸如小天鹅、海信、三菱重工、松下、志高、LG、三星、奥克斯等其他品牌也联手上调价格3%~15%。

铜材料占空调成本的20%,所以,铜价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空调的价格。以空调制造企业1年生产空调机1000万台计算,企业约需用铜7万吨。如果铜价每吨下跌超过1万元人民币,则空调厂商可以为此少支出成本7亿元人民币。

根据大部分空调制造企业的回馈,由于国际铜价涨幅过大,给空调制造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除了空调,微波炉、制冷压缩机、变压器、制冷系列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