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清朝兴起史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昔日,太平时期,女真与尼堪(明国)贸易往来之时,不仅明国官员之妻子,就连小人之妻子,也禁止女真看到,藐视女真诸大臣,欺侮凌辱,用拳殴打,不许站在门口。明国的小官、无职之人,到达女真地方时,随便进入诸见勒、大臣之家,同起同坐,恭敬设宴款待。这三段材料,深刻地、科学地、有力地谴责了明朝昏君贪官劣将自比天高,贱视凌辱女真的横暴行为,尤其是榜文所说,明朝“势不使尽不休,利不括尽不止”,真是十分准确,异常生动,感人肺腑。

明朝君臣之可恶,还在于他们制定的对待女真“分而治之”的方针,“七大恨”反映了努尔哈赤及整个女真族的另一主要目标,就是反对明朝破坏统一女真的事业。“七大恨”的第二、四、五、六、七恨,虽然不够准确,根据薄弱,但它所讲的,都是明朝政府干涉女真事务,破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正义事业。明代两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女真只有克服涣散分裂状况,联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强大,不怕他族侵袭,摆脱明朝贪官劣将的盘剥,抵制明朝政府执行的民族压迫政策,生产才能大发展,民族才能迅速发展、进步。而这正是明朝政府所担心的事,它一定要执行“犬牙相制”、“以夷制夷”的分而治之政策,为此不惜重金收买,巧言相骗,调兵遣将,武力镇压。从董山到王杲,从仰加奴、逞加奴到纳林布禄和布寨,以及对努尔哈赤的多方刁难甚至准备兴师问罪,都是一个目的,不许女真各部统一起来。分则弱,为明所喜,合则强,为明所惧,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针锋相对,不可调和。努尔哈赤就是要用“七大恨”来表达他和全体女真坚决反对明朝政府的欺凌,坚决反对明朝阻碍女真统一目的,他要维护女真的正当权益,他要当统一女真各部的强大的女真国汗,仅此而已,并没有与明为敌,取而代之,入主中原的想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节“七大恨”(4)

“七大恨”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目标,是正义的,是合理合情的,女真就是应该统一起来,这是时代的潮流,民族的希望,应予以充分肯定,应当支持的,它对激励女真奋发图强,英勇冲杀,艰苦创业,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起了巨大的作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萨尔浒之战(1)

一、 腐朽明朝欲灭建州

天命三年(1618,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征明,十五日抵抚顺。虽然抚顺只有守兵一千余人,城池也不坚固,但努尔哈赤并不挥军强攻,而是采用了诱骗之计。前一日,他遣人于抚顺马市传说:“明日有三千达子来做大市”,次日寅时,果来叩市,“诱哄商人军民出城贸易”,随即“乘隙突入”,轻取抚顺,降游击李永芳,接着又取东州、马根单等城堡台五百余,掠人畜三十万,编降民千户。二十一日,击败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来援之兵一万,杀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员,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

败报至京,“朝野震惊”。除了立即遣兵数千出关,加强防御以外,明廷决定调兵四方,大举征剿,议兵十万,议饷三百万,起用杨镐为经略,李如柏为总兵官,克期进取。明朝政府这次发兵,并不仅仅是为了打退建州的进犯,将其逐回旧地,护卫辽阳、沈阳,保证辽东安全,而是欲图诛戮“元凶”,彻底消灭建州。

建州攻下抚顺不久,同年闰四月,明辽东巡抚李维翰立即移咨朝鲜“申严防备”,待机合剿。咨文说:“今照建酋奴儿哈赤,猥以属夷,无端生事,计袭抚顺,公行叛逆,罪大恶极,法当诛讨。”六月,李维翰又移咨朝鲜驻兵义州,“遥为声援”,强调指出:“看得奴酋逆天犯顺,罪在不赦,业蒙皇上大奋赫怒之威,慨发三百万帑金,调摹十数万精兵,特遣经略专主征讨。彼幺麽小丑。曾足膏吾铁钺哉?”

征虏将军、辽东总兵官李如柏,讲得更加明白。他移咨朝鲜说:

盖夷人之性,大类犬羊,负义忘恩,无所顾忌。近如建州夷人奴儿哈赤,数十年来受我天朝豢养之恩,许开市通贡,养成富强。及羽翼甫成,遂生心背叛,袭破我城堡,戕害我将士,此乃王法所必诛,天讨所不赦者也。今已有明旨,选精兵百万,勇将千员,分路并进,务擒元恶,枭首藁街,献之九庙,灭此而后朝食也。吴晗: 《李朝实录史料》第2994页。

既说依法必诛,罪不容赦,又说要生擒努尔哈赤,枭首藁街,献与九庙,这样的处置,与四十四年前将其外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