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文景之治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6)弛商贾之律,实行工商自由的经济政策,不打击商人,不割资本主义尾巴。

史书上是这么评价惠帝和吕后时期的政策的:“老百姓可以远离战国时候兵荒马乱的痛苦,汉朝君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天下安然无事,刑罚罕用,罪人稀少,老百姓一心一意地耕织,社会财富迅速增长”,显然,这为以后的“文景之治”开了一个好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代王登极汗如浆(1)

代王刘恒为什么能得到皇帝这张宝座,必须得从他的身世讲起。

刘恒的母亲姓薄,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叫她薄姬;老了之后,就被称为薄太后。她的老爸是吴地人,秦末大乱的时候,和魏王宗室的女子魏氏通奸,生下了薄姬。这个魏氏也没有名字,老了之后大家叫她魏媪。后来秦朝大乱,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把她的女儿薄姬送到王宫当姬妾。有一个姓许的中年妇女,和那时几乎所有的女人一样,都没有名字,史书上叫她许负(实际上“负”就是“妇”的通假字)。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白了,凡是有些地位的年轻女子,那时一般称为“姬”,老太婆则称为“媪”,中年妇女称为“负(妇)”。这位许负擅长看相,看了薄姬之后,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为惊异地说:“不得了不得了,你的面相是大贵之相,将来恐怕会生出一个天子来。”当时魏豹和刘邦相互勾结,正和项羽打得热火朝天,听了许负的话,大喜过望,从此深信在群雄纷争中,最后胜出者一定会是自己,因为自己的姬妾薄姬将来会生天子啊,自己不成为天子,老婆怎么可能生天子呢?所以他临时决定,不再跟从刘邦了,自立山头,自己当大哥,然后跟项羽讲和。可是很快他就打了个大大的败仗,成了汉将韩信、曹参的阶下囚,于是只好重新投降。后来项羽又来进攻,刘邦让自己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魏豹一起守城,周苛觉得魏豹反复无常,嘟囔着说:“这家伙老是造反,极不可靠,和他一起守城可不大安全。”于是擅自派人砍了魏豹的脑袋。估计魏豹到了地府,也想不通这是什么原因罢。

魏豹一死,他的大老婆小老婆自然也成了战利品,被送到刘邦的后宫。薄姬大概长得并不漂亮,所以挑来挑去,并没有被挑到刘邦床上,而是被赶到了“织室”,也就是后宫的织布车间打工。有一天,刘邦到织布车间去巡视,看见薄姬在一群黄脸婆中间忙碌,似乎有点楚楚动人,就下诏把她调出织布车间,送到后宫。不过贵人多忘事,显然刘邦身边的女人实在太多,他一出车间,就忘了这件事,而薄姬的姿色大概实在一般,在织布车间虽然还算鹤立鸡群,到了后宫的一群如花美女堆里,立刻就黯然失色。所以一年多过去了,刘邦再也没有召见过她。

她内心的焦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当年结交的两个小姐妹帮她一把,她这辈子恐怕就只有和青灯作伴,有幸熬到发白如雪,也不过孤苦伶仃地填骨沟壑,算是白来了世上一遭。生命就是这样无奈,每个人都是父母合法贪欢,或者苟且偷欢的产物,他们没有接到过任何征询,就要被不负责任地生到这个可怕的世界,穷困的不过像猪狗一样聊度残生;就算生来富贵,又何尝没有别的痛苦?多少年前,魏媪和那个吴地男子的偷欢产出了薄姬,她从粉嫩的婴儿长成了大人,这些都是她愿意的吗?

那两个小姐妹叫管夫人、赵子儿,都是刘邦的姬妾。

话说薄姬年少的时候,和管夫人、赵子儿两个人交情很好,是铁姐妹,她们三个当年也像陈胜一样立过誓愿:“谁先富贵了,都不要忘记提携故人一把哦。”后来管夫人、赵子儿两个人都先后上了刘邦的床,只有薄姬郁郁寡欢。

汉四年,刘邦那时刚刚中了项羽的暗箭,在河南郡的成皋县百无聊赖地养伤。春日的一天,他在成皋的灵台上饮酒作乐,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个美人陪酒,互相打趣说起旧事,说她们俩现在算是熬出头了,但是当年盟誓的三个姐妹还缺薄姬一个呢。刘邦这人虽然流氓,对女人却一直是怜香惜玉的,英雄无奈是多情嘛,听到前因后果,心情凄然,立刻下令召见薄姬,准备“幸”她。这世上的事就是不公平,的确就像民谣说的那样,没钱没地位的搞女人叫耍流氓,有钱有地位的叫玩风流,如果混到皇帝这地位,还叫“幸”,女人的幸运。

临上床前,薄姬对刘邦说:“大王,昨天晚上妾身梦见自己被一条龙伏在胸前呢。”刘邦仰头哈哈大笑:“这他妈的是贵征啊,你知不知道,那条龙就是我,来吧,今晚我就成全你。”既然达成了默契,接下来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