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反思:中国人成才的障碍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网游:开局觉醒本源天赋活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全息游戏:在游戏里当小地主全职高手之最强散人网游:开局觉醒无限技能点十级战力才破亿,请问我还有救吗高颜值狗命专家假千金下山替嫁,真大佬夜夜求卦足球生涯:从躺冠到成为传奇世界入侵:从元素召唤开始无敌联盟:选出艾希,Rita坏掉了网游:强化999,1级就无敌!琪亚娜第三人格网游:我用智商碾压你足球之开局躺个世界杯冠军队友带我嘎嘎乱鲨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全民穿越,异界迷雾求生后室:新世界在现实与游戏中,寻回尘封的记忆

液颓擅罾�米匀涣α康姆⒚骷遥�泄��瞥绲拇厦魅硕嗍蔷�诖κ狼疑钅痹堵遣⑺婊�Ρ涞木�髡摺�

从文字来看,西方人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理性思维上,而中国人的智慧多体现在感性思维上。西方人更注重把文字作为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而中国人更注重把文字作为文采学识展示的门面。“表达思想情感”自然是越简单越清晰越好,而“展示文采学识”却是越曲折越绕弯越显得精深。

人的智力特征总带有所属社会的文化烙印,或者说,文化烙印会在智力形成过程中留下必然的痕迹。中国的考试历来注重知识的复述、背诵、记忆,在这种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力和反馈速度的考试要求中,明确表达了中国传统的智力概念:能够在大脑中大量储备书本知识,并在被提问时快速提取的人就被视作是高智力水平的聪明人。记忆力好更是聪明的一大标志。在这种智力观下的选拔型考试促成了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依靠背诵记忆、反复训练的方法掌握知识,注重记忆的效率与策略,同时也表现出记忆力有余,创造力不足。思维的特点一般是从流畅性、新颖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方面来判断。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往往是流畅性和敏捷性有余,但新颖性、灵活性、深刻性不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从精英教育看智育理念缺陷(1)

超常教育的失败案例从反面说明了,智力水平再高的人,如果根本无意从事学术研究也必将与科学事业的成功无缘。

超常教育的失败

超常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而我国以往的超常教育表达了我们对成功要素的错误理解,即科学事业的成功取决于超常的智力或超常的学业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对个人的影响是,过度重视自身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发展。

超常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从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超常儿童实验班到大学的少年班,已经形成了超常教育的完整体系,即幼儿园的超常教育为小学的超常班提供生源,小学的超常实验班又是以中学的超常班为目标,而中学的超常班更是以考入大学名校和少年班为成功的标志。论及大学少年班的成败,如果按照超常少年班成立时的初衷,即以培养尖端科学人才为目的,那么我国的超常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因为这些当年的超常少年接受完超常教育之后多数人都远离了科学事业,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原来的专业。

30年前,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希望国家能够像培养文艺体育人才一样从小培养理科人才,即对天资优异、富有创造潜质的学生进行特殊教育。由此,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全国高校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理科超常少年培养基地。

2008年3月17日中国科技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少年班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这是中科大首次对少年班进行系统完整的总结,并对外公开经验: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自1978年3月9日开办至今,已有30年历史。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的人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获得硕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约20%的人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多人成为国际顶尖科学家;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约占35%。

从科大提供的这份似乎是在炫耀的信息中,还是能看出明显的负面问题。这些以“天资优异、富有创造潜质”而作为理科方面学术精英培养的超常少年,最终只有20%的人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已毕业的学生中只有﹪的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这样的成果对于实施科学精英教育的大学少年班来说不仅不值得骄傲,还值得深刻反思:以理科学业超常为选拔条件、以培养学术精英为初衷的超常教育,最后怎么会只有极少数人选择科学事业,而绝大多数却都远离学术领域。

如何解释这些当初因为有理科方面的天资且经过千挑万选而精心选拔出来的神童,经过几年超常教育之后却都远离最初的培养目标而去。显而易见,超常教育的结果是使这些昔日神童对科学研究丧失了根本兴趣。这些被国家花了较大成本精心培育的精英学生,多数人最后连科学的大门都没兴趣进去,更不要说成为大师级的科学家了。由此证明,我国的超常教

目录
种种田,养养儿奇异事件簿之萧邦夜曲玲珑入骨笑傲天下为美好的异世献上科学中国四大爱情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