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宋初云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星际:每一只敌人都能让我变强同步游戏属性,我成为了全球最强全民海岛求生:我提前进入一年全球穿越,我在塔防游戏里成神多子多福,我在末世收女仆!让你打怪兽,你唤醒加坦杰厄?全民星海时代求生游戏:末世大佬玩嗨了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重生天灾: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幻光四战争骑士,我能融合万物我踢的养生足球六零糙汉被末世女王轻松拿捏重生后,医妃每天都在虐渣我,神级辅助,带领Uzi夺冠海岛求生:我的幸运值爆表了1980年我回到了15岁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末世:开局疯狂囤物资,美女急哭了

刘氏见杨大柱哄孩子的话越来越不靠谱,张嘴就把他再臭骂一顿,但杨沫沫此时已哭了好一阵了,心里的悲伤也慢慢的释放完了,一睁眼就看到杨大柱脸上的五官急得皱在了一起,一边被刘氏埋怨着、一边还不停的拿着笨拙的话儿哄着自己……

这让杨沫沫瞬间感觉到了久违的父爱,心里也下意识的涌上了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暖流,这股暖让杨沫沫慢慢的止住了哭声,只在心里细细的品味新父亲带给她的关爱。

一旁的刘氏只顾着埋怨杨大柱,没有觉察到杨沫沫已慢慢的止了哭,还因忧心幺女而越骂越过分,眼看着无辜的杨大柱脸色越发的难看起来了,为了不让他们因自己最终吵起来,杨沫沫马上彻彻底底的止住了眼泪、咧嘴一笑,装出被杨大柱的话哄得不哭了的模样。

杨大柱见状,黝黑的脸上立刻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指着杨沫沫得意的说道:“谁说我哄孩子的话不管用?看,阿妹她不哭了!她定是听明白了我的话,喜欢和我一起出海所以才咧了小嘴儿笑!”

杨大柱说着从刘氏手里接过了杨沫沫,边把她举得高高的,边开心的说道:“我家乖女真聪明,这么小就听懂了阿爹的话,这么小就想和阿爹一起出海捕鱼……既然我们家阿妹想去,那阿爹这就带你出海玩去!”

被举得高高的杨沫沫有些无奈的翻了翻眼,心想:虽然杨大柱误会了她的意思,不过和杨大柱一起出海,看看这些以水为家的渔民如何捕鱼,顺便欣赏下日出和海景也算是不错……于是杨沫沫便继续咧着小嘴儿冲杨大柱笑,表示自己愿意同他出海。

这刘氏是个急性子,脾气来得快也去得快,眼下她一见女儿笑了、马上打住嘴上的埋怨跟着露出了笑容,但刘氏却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冲杨大柱嗔了句:“当家的,你带着阿妹出海定要分神看住她,那你怎么撒网捕鱼?别一不仔细让阿妹掉到了海里!”

这时杨大柱和刘氏的大女儿、杨七娘已自个儿穿好了衣服钻出了船舱,乖巧懂事的说道:“阿母,让我随阿爹一起出海吧,我可以帮阿爹照看妹妹,我一定会抱着妹妹乖乖的坐在船舱里,不会乱跑乱动让妹妹掉到海里。”

杨大柱闻言点了点头,摸着杨七娘的小脑袋说道:“嗯,就让七娘跟着我出海,有她帮着照看阿妹,我再拿半高的隔舱板把她们隔在舱内,就不怕七娘和阿妹掉到海里了……”

“再说了,你若是不让阿妹随我出海,仔细她马上就又哭起来!”

刘氏最见不得女儿哭,于是便妥协的摆了摆手,道:“就按你说的办吧,七娘你要好生照看着阿妹、千万不可出什么差错。”

杨七娘虽只有五岁,说起话来也是稚气未脱,但自古以来就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说,所以五岁的杨七娘可比现代那些五岁时、只会在幼儿园里玩泥巴的孩子强多了,杨七娘不但能帮刘氏干些简单的家务活,还可以帮刘氏照看才出生没多久的妹妹。

既然杨七娘懂事,知道早早的爬起来帮着照看醒来的妹妹,杨大柱便把她们一起抱进船舱里,叮嘱她们乖乖的坐在船舱里的小板凳上,随即再拿了两块半高的隔舱板,把船舱前后隔了起来。做好这些杨大柱才转身唤上自家亲兄弟杨二柱,带上渔网、鱼叉和鱼篓等打渔的工具,慢慢的把船驶离了停泊的海湾。

杨沫沫穿到杨家已经三个月了,知道这个小渔村的渔民都是夜半十分出海捕鱼,天微微泛青时便会收网归家,杨沫沫还觉察到杨家的家境不是很好,所以杨大柱总是会比别人家起的早些,抱着早大家伙儿一步、好多捕些鱼回来的念头。

杨家虽穷、且远远比不上杨沫沫上一世的家境,但杨沫沫心里却是一丁点嫌弃和介意都没有,因为杨家人可以给她上一世奢望却得不到的亲情,这些满当当的亲情对杨沫沫来说才是无价之宝,而且杨沫沫认为只要有关爱、有亲情,那以后的日子就会充满希望……

毕竟,穿越到哪里不是杨沫沫可以自主选择的,所以没有穿去有家财万贯、但却有着不待见女儿的恶父毒母人家里,杨沫沫就已十分知足、谢天谢地了。

杨家的渔船慢慢的驶到了鱼多水深的地方,杨七娘抱着杨沫沫趴在舱口那半高的隔板上,这个角度让她们放眼望去能够看到一片宽阔的海面。

那片海水被月光染成淡淡的黄色,随波摇曳的淡黄色水面上有着船只的倒影,寂静的夜里隐约会听到“扑扑扑”的展翅声,紧接着便能借着月光、看到一两只海鸟挨着海面低低的掠过……

每每这时,年幼的杨七娘就会兴奋的睁着圆溜溜的双眼

目录
去鼓浪屿的路上红颜凝眸处 逍遥岛主乡村之神级蚂蚁庄园异界之极品公子与君共江山薄樱鬼同人之请,唤吾之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