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页)
纪纲得意地吹嘘,若不怎敢称纪半仙呢。�
围观的人一见他二人言归于好了,更为惊怪,议论纷纷。�
李谦说:“你猜对了,我是王府后宫里的人。你叫我找得好苦,你这卖南瓜饼的时来运转了。”�
纪纲问:“是燕王殿下请我吧?”�
李谦说:“你算够神的了,不过,你小心点儿,你给他吃狗屎的事,他再疯也不会忘了的。”�
纪纲开始收拾卦摊,他说:“若没有那一摊狗屎的交情,他也不会来找我呀。”接着他悄声问:“殿下疯病好了吗?”�
李谦忙说:“没好,一时半会儿怕好不了。”�
纪纲半信半疑地看了他一眼。�
五
人困马乏的景清一行来到金川门外时,景清的坐骑扑通一声倒地,口吐白沫,再也起不来了。�
《永乐大帝》第二十八章(5)
景清蹲在马跟前,拍了拍马头,说:“可怜的马。”这是他此行跑死的第三匹马了,也有所值,行程比预计的日子大大提前,他估算,至少提早三天。�
一个随从说不止,整整四天。�
景清站起身,嘱咐随从找块地,厚葬这匹马,它是朝廷 功臣啊。说毕,一瘸一拐地向金川门走去。�
景清的到来,当然会直接危及朱高炽三兄弟的安全出京,只是此时他们不可能未卜先知。�
朱高炽三兄弟已经长行在即了。�
方孝孺上过最后一课,要分手了,他对三兄弟谆谆告诫,说你我师生一场,就要暂别了,望他们好自为之。奉劝他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辅佐父王为江山社稷尽忠效力,永远做一个周公那样的忠臣。�
他这是言者有意,三个公子谁听不出弦外之音?�
朱高炽怕两个弟弟说出不恭敬的话来,就抢先说:“谢谢老师一年多的谆谆教诲,老师的学问如滔滔长江,我们只取了一瓢而已,还期望将来再来堂下受益。”�
方孝孺感喟地说,学问再多,也是身外之物,那些终老于黄土垅中的稼穑之人,什么学问也没有,未必没有人品,所以他告诫三位牢记,德为人本,人品在学问之上。�
朱高炽代表两个弟弟回答:“我们记住了。”�
方孝孺又问他们什么时候上路?�
朱高炽说,本来想越快越好。方才殿上太监传话来,皇上今天下午酉时要在奉先殿召见他们,想必是有一番训诲,车马也还没备办停当,这样,最早也要等明天上路了。�
方孝孺点点头,便起身告辞,三兄弟一直恭送到太学大门外,朱高炽则一直送到宫门口,才依依惜别。�
与此同时,景清弄到了一顶软轿,乘轿前往皇宫,走得急急慌慌,在他看来,迟一会儿,都会铸成千古大错。�
送走了师傅,朱高炽三兄弟开始紧张地收拾打点行装,随从们把打好的箱笼搬到了院中。�
一身朝服的徐增寿脚步匆匆地赶了来,三个外甥向他问好,朱高炽问长问短:“舅父这是刚散早朝啊?”他在审视徐增寿的脸部表情,觉得有点不对。�
徐增寿皱着眉头,看着院子里的箱笼说,破东乱西,不必全带着,轻装为好,越快走越好,事不宜迟。�
朱高炽几人吓了一跳,停下手中的活,朱高煦也觉不妙,忙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徐增寿只是说,夜长梦多,他怕有什么变故,反正有皇上诏旨了,那就马上走。�
朱高炽也不是没想过早走为宜,但又碍于皇上要召见,这是不得不走的过场啊。�
徐增寿却叫他们不要等了,立即走人。�
朱高炽虽意识到隐藏的危机,却以为这样不好,再急,也不在乎一两天,皇上召见,本是一番好意,如果不辞而别,反倒给人以口实,好像他们理亏似的。�
这话是驳不倒的。徐增寿说,也许是他多疑。我方才散朝时,看见景清从北平回来了,他一身疲惫,连衣服都没换,就闯进了皇宫,告诉太监有十万火急的奏报,必须马上见到皇上,他疑心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就赶来报信。�
三兄弟相互望望,朱高煦先表态:“那还等什么!”他踢了脚下的箱子一脚,说,什么也不带了,把人头带走就赢了。�
朱高燧也鼓动大哥决策,反正我们手里有圣旨,能出宫出城,还等什么。�
朱高炽还在犹豫,本来光明正大的事,何必弄得苟苟且且?他主张再等等为好,万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