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法走完一条直路。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拥有一个共同天赋,那就是模仿。模仿是我们共同的优秀特征,无论我们个性如何,住在那里,也无论我们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我们都很擅长模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制”天才!
第四大理由 复制理论——财富复制的终极之旅(4)
模仿伴随了我们一生。从一生下来,我们就开始模仿,模仿语言,模仿走路姿势,模仿衣装穿着,模仿饮食习惯……通过模仿,美国人说英语,中国人说汉语;美国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则用筷子;美国人边看电视边吃爆米花,中国人则常常吃些花生和瓜子。
进入学校后,模仿让我们学会阅读和写作。接受西方式教育,你会从右到左阅读图书,如果你接受亚洲某些地区的教育,你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写字。毕业后,我们又通过模仿来学习驾车,教练告诉我们如何检查后视镜、开转向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驾驶,红灯停、绿灯行。事实上,你对驾驶教练模仿的越好,考驾照就越容易。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模仿却是所有文化的共同点,我们正是通过模仿来融入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就像呼吸一样,模仿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天性。
正如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那样,模仿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很多事情,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而丝毫不加以思考辨别,我们就不会更有效率,甚至比以前还要糟糕,模仿打工就是如此。
在很多国家,子承父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千年来,由于模仿父母,农夫的孩子们成为农夫,鞋匠的孩子们同样成为鞋匠。工业革命后,情况好像发生了改观,成千上万的农夫和鞋匠的孩子们抛弃了传统继承的行当,纷纷涌入城市里模仿“打工”这一新的工作概念。
在20世纪的前半期,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都在模仿打工,他们为获得一份“朝9晚5”的工作,能够支付源源而至的账单而欢欣不已。今天的中国,同样的情况却刚刚开始,而且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我们必须弄明白的是,打工真的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吗?我们今天的模仿对象真的是正确的吗?
有一个颇具能力的经理,常常因忙于应付公司事务而疲惫不堪,然而更令他感到迷茫的是,每当他静心思考,却发现自己除了眼前的一份工作,别无它物。最后,他决定向一位倍受尊敬的财务顾问请教,两人订了一个约会。这位顾问的办公室坐落在大街边一幢豪华的办公楼里。经理走进了顾问精心装饰的接待室,但他并没有见到接待小姐,只见到两扇门。一扇上写着“被雇佣人士”,另一扇上写着“自雇人士”。
他走进“被雇佣人士”的门,又见到两扇门,一扇上写着“年收超过50000元”,另一扇上写着“年收少于50000元”。他的收入少于50000元,所以他就走进了这扇门,却又见到另两扇门。左边的一扇记号为“每年存4000元以上”,而右边的记号为“每年存4000元以下”。他只存2000元,所以他就走进右边的门。但令他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大街上!
这是一个悲哀的现实:故事中的经理永远都摆脱不了窘境,除非他重新选择一个模仿对象。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像这位经理那样,他们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模仿对象,打开了一扇通往空空荡荡的大街的门。没有人愿意一生受人所制,穷困潦倒,或者在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要为生计奔波。因此,选对模仿对象,找准一条复制财富的道路,比任何事都更有意义。
学习成功人士,然后成功
取得成功的人,在任何领域都有一套花20分力气得80分成果的方法。这并不表示这些赢家懒惰或不肯尽心,事实上,他们的工作一般都是非常努力的,但在投入相同的努力时,他们的收获却比别人高出数倍。
第四大理由 复制理论——财富复制的终极之旅(5)
换句话说,赢家做事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们对事务通常都有不同的感觉和思考。凡是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其所思与所为都不同于该领域中的一般人。这些赢家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有别于他人,但就算赢家总结不出他们成功的秘诀,旁人经过观察还是可以推论得知的。
从前的人非常明白这一点。例如弟子在师父跟前,学徒向工匠学手艺,学生借着协助教授做研究而学习,未成名的艺术家花时间与有成就的艺术家相处——他们都是借着协助与模仿来观察和学习成功者的做事方式。
向赢家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为他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