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的描述:“这群战犯,就像一支匆匆送葬的队伍。”

战犯们走得很慢,相互间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坎沃奇中校要求他们以这样的速度和队形走进法庭,以便于记者们摄下他们各自的“尊容”。当走在末尾的贺屋兴宣进入法庭大门后,厚厚的玻璃门随即关闭。上午11时13分,一阵铃声响过,以首席检察官季南为首的盟国检察团步入大厅,嘈杂的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随后,26名被告在宪兵的押解下列队走进有围栏的被告席。战犯们的表现不尽相同:东条英机昂着头,故作镇定地走进大厅;前外相松冈洋右面色苍白,胡子乱糟糟的;在“密苏里”号上签署日本投降书的前外相重光葵拄着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审判厅;东条内阁的大藏相贺屋兴宣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停地东张西望。

当法庭执行官高声宣布开庭的时候,法庭里的所有人起立,迎候法官入场。在一片肃静中,卫勃庭长率领着身着黑色法袍的法官们威严地走入法庭,登上审判席。梅汝璈法官就坐在卫勃的左侧,这个位置很显著,便于和庭长直接交换意见。在以后的庭审中,梅汝璈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梅汝璈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在法庭上的心情:虽然每个法官桌上都摆着一张很清楚的犯人照片,而且这些照片是依照他们的坐次排列的,但我只注意到坐在中间的东条和土肥原,尤其是东条,简直一动不动,和石膏塑的一样。其次便是“南京大屠杀”的总凶手松井石根。我的天呀,这简直就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似的老好人。看到他,我想起可怜虫。英文报上说,这位当年杀人如麻的大将,很像一个失了业或欠薪很久的银行小书记。这话再恰当没有了。这些人虽然姓名都曾煊赫一时,但是他们此时此地的表现却很平凡,怪不得《星条报》今天描写战犯形态“不像当年一个强大帝国的统治者之一群人”。真的,这群家伙今日确实丝毫没有当年的威风和豪气,他们平淡得好像你在东京或上海任何公共汽车里可以碰见的一车搭客一样。

4.大幕拉开(2)

◆ 装疯闹剧

庭长卫勃在一片相机快门的按动声里致开庭词。他语调平稳柔和地说:“在来到这里之前,各位法官签署了一份宣誓书,要无所畏惧地、不受外界影响地进行审判。我们完全了解我们担负的重大责任,历史上没有哪一次审判比这次审判更为重要。”“被控所犯罪行包括破坏世界和平罪、破坏战争公法罪、反人道罪和共同谋划罪。由于所犯罪行不胜枚举,且情节极为严重,特决定成立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根据《法庭宪章》规定,审判程序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由代表盟国起诉方的检察官宣读起诉书,然后作认罪传讯。之后,法庭进入正式庭审。庭审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检察方面起诉,提出证据,对质;

第二阶段,被告辩护方面辩护,提出反证,对质;

第三阶段,检察方和辩护方相互辩论;

第四阶段,检察方面进行最后陈述和请求法庭量刑。

辩护方申诉结束后,法庭就进入最后阶段,由法官闭庭进行内部讨论,起草判决书,量刑,最后是宣判。这是典型的英美法系审判程序,充分照顾了被告的权利。此外,审判还规定,每一个被审讯的战犯除设有自聘的日本律师及辩护人外,还要配置一名美国律师。后来,这些美国律师为一些没有危害美国利益的战犯“寻机开脱”,成为东京审判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审判的进度。

卫勃庭长读完开庭词,首席检察官季南向法庭介绍了各国检察官,接着他请求法庭允许他开始宣读起诉书。起诉书长达42页。有记者记下了聆听起诉书时东条英机的神情:他“表情凝固,昂着头”,“拿出手帕,擤鼻涕的声音甚至连记者席也听得到。”

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宣读起诉书的时候,法庭突然出事了。坐在被告席最上面一排的大川周明突然伸手照着坐在他前面的东条英机的秃头就是一巴掌。他拍打的声音很大,表情僵硬的东条回过头去,咧着嘴苦笑了一下。法庭里的人都笑了。这个戏剧性的场面来得太突然,法庭里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被告席的上面。反应敏捷的摄影师迅速捕捉到了这个画面。

大川周明是日本法西斯文人中最狂妄的宣传家和煽动家,狂热的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他在日本法西斯运动和侵略扩张活动中是个重要角色。他曾经杜撰神话说:“既然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日本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使命就是统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