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千万负翁翻身记--老板必读:从民企走向名企 > 第10部分

第10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是很成功,为什么突然离职了?”

“不瞒您说,是想当老板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可是经过几个月的运营我才发现,我还是比较适合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安分守己与一家发展中的企业一起成长,比自己单打独斗要有发展潜力。”

在这一点上,贺书泉没有完全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他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自己决策自己运营,凭借自己的才华开创出一家大公司。现在是来找工作,不可能把内心的想法全盘托出,只能顺着对方的需求来谈今后的发展方向。

当然,也不可能告诉对方是因为没钱了,快影响到了生存的问题才委曲求全出来打工,暂时解决了温饱再做进一步的打算。如果这么说,相信绝大多数企业不会愿意用这样随时准备跳走的人。尤其是企业高管,可以说掌握着企业的核心命脉,人员过于浮动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主不可能在这方面不做慎重的选择。

也许实话实说会有可能获得有魄力有远见的老板的理解和重用,但这样的老板毕竟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贺书泉不愿拿自己丢面子的事情来赌老板的魄力。

当然,假如贺书泉应聘上了某个岗位,在解决温饱的同时,会努力做事,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即使今后离开,也会尽量处理好一切不给企业添麻烦。而这些话是无法说出来的,即使说出来又有几人能相信,又有几个老板愿意拿自己的企业做赌注呢?

善意的隐瞒不等于谎言,往往更能达成双方的沟通,不至于因偶发事件影响对方的判断。所以,贺书泉没有完全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这多少有点儿有悖于他的为人处世原则。一种无奈积郁心中。

董事长没有看出贺书泉的郁闷,对他想当老板的过程很感兴趣,就接着问:“是什么项目使你情愿放弃原来的一切,选择自己打拼去做老板呢?”

“呵呵,准确地说是因为每一个没有做过老板的人内心都会有的一个梦想吧。”贺书泉耸了耸肩,面露微笑解释说“不过,有了这次尝试使我更深刻理解了,每一个人都要准确认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一定非得做老板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适合自己发展,只要工作和生活愉快,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未尝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哈哈,说得好!我很欣赏你这种性格,能够看清自己很不容易!――人啊,难得的是有梦想,更难得的是能够明白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时候做做美梦缓解一下心情还是很不错,但毕竟现实很残酷,不要眼高手低三心二意,那样只会误人误己。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有才能自然有人欣赏,是金子自然有发光的地方!所以啊,面对现实安心打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啊!”

屁话!

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以为自己做了几天老板就可以高高在上说教别人?

贺书泉听了不爽,但也不好与其争论,毕竟面前的这个老板说的也是实话。也许他是无意,也许他在平时就已经习惯了用这种语气对下属这么说教。人生在世不如意时难免被人看低了,要调整好心态敢于面对一切。正如苏东坡《留侯论》中有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成霸业,韩信忍耐胯下之辱实现了远大理想,司马迁惨遭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非人的折磨居然也忍了下来,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而自己为何不能忍耐别人的一点藐视,一点傲慢呢?

贺书泉不动声色端坐于董事长的对面,依然保持着微笑听着他继续说。

董事长以为说进了贺书泉的心里,有点儿得意,不觉又问:“想在我这做好营销总监你就得拿出真才实学,夸夸其谈在我这里没有市场,必须要完全用业绩说话。你可以告诉我,你能在短期内给我做出销量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职场求存(14)

贺书泉很想问问这位董事长,你是想要短期的销量不顾长远的发展,还是销量稳步提升,同时还能保证企业的名声,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呢?

从老板期待的眼神来看,老板的胃口很大,不仅想要短期销量的猛增,而且若能做到长远的盈利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惜与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为了回答好老板最关心的问题,贺书泉还要有所了解才能给出准确的答复,毕竟说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