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粮安天下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末日灾变:我打造究极安全屋足球的眼泪山的那边,刻着巅峰IG之名!全球灾变,开局转职巫妖王极寒末日:我的神话避难所全球天灾:打造神话避难所诡异:快跑,他踏马开了!王者:英雄超标?我真拿他上分!反派:冰封末日开局抢夺安全屋全民:死灵法师,站着就是输出LOL:超神之路恶魔猎手说好练武,你一拳爆星什么鬼?nba:我狂暴后卫,暴打库里网游:虫神炮手,主宰星河萌学园:我好像不是路人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从甲午开始杀敌爆装

费用只要低于每蒲式耳5�74美元时,就具备了竞争力。总体来看,美国生物质能源补贴,可使乙醇燃料成本降低30%~40%。

5�15农产品倾销是巨额农业补贴的实质

一些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的巨额补贴,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产生的强烈冲击,一直受到世界有关专家和人士的关注。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指出,“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我们发展的障碍,它削弱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他还说,农业是带领非洲走出贫困的唯一途径,现在却遭受富国农产品的入侵而濒临毁灭。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谈及目前的粮食危机时也承认,富国的农业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2008年5月9日,拉丁美洲15个国家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召开“粮食安全与主权首脑会议”,商讨制定粮食安全战略,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冲击。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说,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直接将问题的要害对准了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政策。

切实削减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对于加快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提高粮食等农产品自给能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缓解粮食供求紧张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 想看书来

金融类因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在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贸易总是同一些金融类因素相伴而行。在农产品贸易和金融类因素交织互动情况下,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自身发生某种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5�16农产品期货投机推动粮食价格狂涨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产品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美国是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粮食品种最大的出口国,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持有。据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统计,2007年11月份以来,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资已从250亿美元猛增至650亿美元。由于农产品投机资金的疯狂炒作,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飙涨和剧烈波动。2008年以来,涵盖26种农产品的大宗商品指数上涨了20%,可以看出农产品市场具有明显的高收益率。可以说,华尔街的投机家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在投机资金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连续炒作至历史高位之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成倍增加,消费者最终花钱埋单,收入微薄的贫困人口则可能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农产品期货市场愈演愈烈的投机行为,招致世界舆论发表尖锐的批评。2008年4月底,联合国27家重要机构齐聚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联合国粮食峰会,讨论日益上涨的粮食价格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策。联合国环境署主要负责人斯坦尼表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突然发现他们无法负担高涨的粮食价格,并指出市场投机行为推动了粮价高涨,目前地球上现有的粮食应该可以使每个人吃饱,问题在于市场投机者太多。斯坦尼的言论得到了峰会上大多数人的支持。强烈反对生物质能源开发的齐格勒,认同斯坦尼对投机活动的批评。他指出,私募机构利用期货交易获益使粮食市场情况愈加糟糕,虽然市场本身的纠错机制会让投机泡沫最终破灭,但政府应预先采取有效措施。

5�17美元贬值与汇率波动推高粮食价格

美元疲软导致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世界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美元定价,近年来美元严重贬值对农产品市场发展有重要影响。美元贬值对那些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的国家,从美国进口商品将会变得便宜,从而刺激了从美国进口商品的需求,贸易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美元贬值也刺激了大宗农产品市场的投机活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降息和美国住房市场低迷等都释放了大量投机资金,并进入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为推高粮价的重要因素。据估算,自2007年11月以来已有400多亿美元资金进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炒作,大豆、小麦、稻谷期货都是投资对象,而这种迅速大规模的购买粮食不是靠增加一些产量就可以满足的。总之,解决美元贬值问题也是解决饥饿问题的一部分。

目前,不能低估金融类因素进入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期货投机活动对粮食供给和粮食价格的危害性。投机资金通常借助于一些题材疯狂炒作

目录
七零纪事凶兽横行博尔赫斯交易夫妻(瓶邪)张医师,请自重世界金融五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