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龙床:大明王朝六位皇帝 > 第69部分

第69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天灾:背负七宗罪,我能斩杀神明神豪恋爱:十倍返现,我赚麻了我一个山贼,抢点美女玩家怎么了我在地下城讨生活吕颂梨秦晟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免费阅读全文吕颂梨秦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烽火尽染新书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吕颂梨秦晟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吕颂梨秦晟吕颂梨秦晟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最新章节在线阅读吕颂梨秦晟免费阅读无弹窗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烽火尽染开局一个破屋:我有史上最坑系统斗罗V:开局被玉小刚鄙视,转身成为大师都末世了,囤一点点女神很合理吧末世:让你囤物资,你囤女神全民领主,开局召唤魔化关银屏末日领主之我有三国武将休眠仓基地斗罗V:我重生为蛇,多子多福很合理吧

连这群人都毫不惋惜明王朝的灭亡,遑论历来被盘剥、被压迫的百姓?此情此景,崇祯不得不在脑中想到一个词:众叛亲离。

人心尽失。钱,或者可以买来一点士气,然而也筹不到。没有人可以在人心、士气皆无的情况下打仗,就算去打,也注定要输。

那么,三十六计,走为上!打不赢就跑,这总是容易想到的。很多对于崇祯吊死煤山感到奇怪的读者,一定会问:他干吗不跑?惹不起,躲得起;偌大个中国,何必非死守一个北京不可?

否。崇祯当然想到过逃跑,而且这件事还成为明朝常见的空耗唾沫的争论中的最后一次。

最早是谁先提议的,已不大能搞清。《三垣笔记》说:“上以边寇交炽,与周辅延儒议南迁,命无洩。”{206}周延儒下狱,在崇祯十六年六月,果有此事,则崇祯与他商量南迁的事就应该在这以前。然而,谁动议的呢?周延儒,还是崇祯本人?另外请注意,引起动议的原因是“边寇”,不是“流寇”。《明史·后妃传》则记载,崇祯的皇后周氏提过这样的建议:“【周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207}周皇后老家在苏州,所以由她想到这个点子,比较自然。从史传所述语气看,她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旁敲侧击、欲言又止的试探状,好像是在“道人所未道”。时间不好判断,“寇急”既可解为“边寇”,亦可解为“流寇”,所以可能是在崇祯十五年底清兵再次突破长城、大举进入中原时说的,也可能是李自成杀奔北京而来之后说的。

姑且假设,最早是周皇后的“微言大义”启发了丈夫,崇祯心中留意,悄悄找首辅周延儒商量。商量的时候,崇祯知道事情关系重大,专门叮嘱“无洩”。然而还是走漏了风声。懿安皇后张氏———也就是天启皇帝的张皇后———得知后,找到妯娌周皇后,对她说:“宗庙陵寝在此,迁安往?”这话的意思就是,列祖列宗都在这里,能扔下不管吗?这个质问很严重,相当于“数典忘祖”的指责。崇祯大窘,追查谁走漏消息,查不出来(据说周延儒被诛与此有关),只好暂且搁置。{208}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58)

搁置的原因,除懿安皇后的反对,想必也是事情尚不急迫;再有,这样重大复杂的问题,崇祯也并不晓得应该跟谁谋划。

十分巧合,李自成兵发西安的那一天,朱由检也意外地找到了朝中可以谈论此事的人。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即“大风霾”、“文武乱朝班”的第三天,由左都御史李邦华、九江军府总督吕大器举荐,朱由检在德政殿召见新提拔的左中允李明睿,听取他对时局的意见。

李明睿有备而来,他请皇帝屏退左右,然后单刀直入:“自被提拔以来,微臣一直积极搜集情报,据微臣所知,情势非常急迫,贼寇很快逼近京畿,现在已是生死存亡关头,如要缓眼下之急,只有一个办法———南迁。”崇祯闻言,第一句脱口就是:“此事重,未可易言。”显得很紧张。接着以手指天,问:“上天未知如何?”这句话表明,懿安皇后的质问使他对此事有很大的道德压力。李明睿答:“天命幽密难知,此事目今只能请皇上自己做出决断。”崇祯感觉到他的诚恳,终于承认:“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他明确说,李明睿所想“与朕合”,但也谈及主要顾虑是“外边诸臣不从”。这时,他几乎毫无必要地再次强调:“此事重大,尔且密之,切不可轻洩,洩则罪坐汝。”这一方面与崇祯多疑不能信人的性格有关,但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惧怕。{209}

迁都,历史上屡见不鲜。古有盘庚迁殷、平王迁洛,晚近有宋室南迁;本朝也有成祖迁都于北京的先例。朱由检何以如此顾虑重重?他的担心有道理吗?

事实很快就会做出回答。

朱、李君臣详尽讨论了计划的细节,包括路线、军队调遣、资金等问题。但朱由检没有立刻交付廷议,他想等等看,看战事的进展是否还有转机。

大约半个月后,李明睿递呈奏疏,正式提请圣驾撤离北京———这是由崇祯授意,还是李自己的行动,不得而知———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带头反对,他们指使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激烈谏阻,全是冠冕堂皇的高调,至有“不杀明睿,不足以安人心”之论。

一位美国汉学家分析,反对的背后,是大臣们的私人利益在起作用。主张南迁的多为南方籍官员,反对者则相反,“没有什么正式

目录
谁准你亲我?[娱乐圈]才男医女天域神器 发飙的蜗牛武侠长生_步九霄墨墨温情不得语双重快感
返回顶部